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建筑节能  工业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分析 »

节能环保设备行业发展分析
来源:凤凰网
2014-07-28 14:34

日前国家财政部发布全国采购规模报告显示,2013年,在节能环保产品采购方面,全国强制和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规模分别达到1839.1亿元和1434.9亿元,占同类产品的86%和82%,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558.4亿元和495.3亿元,增幅达43.6%和52.7%。政府采购节能产品清单和环境标志产品清单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2013年,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企业的总采购额为12454亿元,占采购总规模的76%。在授予中小企业的合同总额中,授予小微企业的采购额为5765.3亿元,占授予中小微企业总采购额的46.3%。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采取各种配套措施扶持中小微企业,效果十分明显。

2006年后,随着工业节能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工业节能市场诞生了一批以工业节能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同时整个市场也逐渐向细分市场发展,出现了以设备制造为主业的工业节能产品公司和以节能服务为主业的工业节能服务公司,最初的工业节能服务公司仅作为节能设备制造商和工业企业的纽带,提供工业节能产品、方案与技术,其针对的节能环节为工业企业的生产环节,节能焦点集中于企业的“动力流”,因此,最初的工业节能服务公司被称为第一重节能服务商。

2009年后,以能源管理系统平台应用为主的综合能效管理业务公司相继出现,工业节能市场由产品节能为主导逐渐过渡到以流程优化为主导,节能服务进入第二重节能阶段。第二重节能通过软件平台采集和分析能耗数据,为企业提供能源信息流。国外公司中,施耐德率先提出了能效管理系统这一概念,并推出了自己的Eco-Struxure平台;国内企业中,能科股份也推出自己的NC-PremsTM能效管理系统平台。

2012年以来,能源管理系统平台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能源管理系统平台正逐渐发展为在能源监控数据的基础上集成企业各流程资源流数据,打破信息孤岛,为企业在各业务流程之间协调和配置资源提供深度数据,在“管理流”层级发挥节能指导作用的平台。全集成的能源管理系统使得工业企业能够基于企业管理的总体要求,实现高效可靠的三重节能。

据《2014-2018年中国环保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从“六五计划”到“十二五计划”,国家对环保投资的投入在稳步提升,提升幅度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十一五之后,几乎是翻倍增长。

而《2014-2017年中国水处理和污水处理设备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未来五年,我国污水治理累计投入将达到1.06万亿元,其中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投资将达4590亿元,工业污水的治理投资将达4355亿元。随着我国对水污染治理工作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污水处理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大,我国对污水处理设备的需求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尚有相当一部分设备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需从国外大量进口。而效率高效,性价比高的产品将受到未来市场的欢迎,对于企业而言,正面临着发展的大好机遇。污水处理设备系统的应用对于环境治理、节水节能具有深远意义。水务、水污染治理在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迅速提升,造就了污水处理设备等环保设备巨大的市场需求,预计未来污水处理设备行业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电除尘器行业方面,我国电除尘器行业正在朝着更加理性和健康的方向发展。低水平竞争态势有所缓和,以往的恶性竞争现象有所缓和。市场价格稳中趋升,较往年合理。在良好的行业背景下,很多企业都开始关注新的技术热点,在泛比电阻电除尘器技术,移动电极电除尘器技术,薄膜电除尘器技术,层流电凝聚技术等新技术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进一步推动了行业创新的氛围。一旦在除尘理论上的研究有所突破,必将给电 除尘器 行业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经过多年的开发应用,静电除尘器技术成熟,除尘效率较高,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其中,电力系统仍是第一大用户,约占市场份额的72%~75%。我国作为世界电除尘器大国立足于国际舞台,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技术水平上都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电除尘器技术从设备本体到计算机控制的高低压电源,以及绝缘配件、振打装置、极板极线等已全部实现国产化,并且已有部分产品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节能环保产业是朝阳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在逐渐加大。在其中节能环保设备行业受益于产业政策的约束性执行及财政、税收政策的倾斜,同时节能环保设备领域目前处于成长期,尤其是节能设备领域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具有较高投资价值。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相关新闻: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凤凰网 责任编辑:majing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