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深圳市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是促进全市各区节能降耗、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据悉,该考核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光明新区这一成绩的获得,得益于政府大力度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企业节能减排。按照有关计划,新区到2018年底要完成茅洲河流域全部重污染企业清理淘汰工作,每年清理淘汰低端落后企业300家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
每年淘汰落后低端企业不少于300家
此前,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按照先导性、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在原有产业导向目录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光明新区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2014年)》(以下简称《目录》)。《目录》的出台成为了产业发展的“新纲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以“高新软优”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投资方向变化,推动新区经济实现“有质量的高速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现代产业体系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有机产业群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然而,新区中小企业占总数的90%左右,产业层次总体不高。对此,光明新区加大高危落后产业淘汰力度,依法关停转移一批环保、能耗、安全生产不达标企业,努力出清一批处于产业集中度比较低、效益差、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
通过产业空间置换,光明新区盘活有限土地资源,推动一批旧工业区、旧厂房实施“工改工”更新,对占据土地资源、产值低下、长期空置的“僵尸工业园”进行盘活;加快推进城市更新项目,完成红坳村整体搬迁,推动凤凰、茶林村土地整备,释放土地空间。
在2016年,光明新区全年淘汰粉尘加工等落后产能企业198家,清理“僵尸企业”2家。到2018年底,新区将加大力度对光明凤凰城、中大城、茅洲河等重点区域以及可燃性粉尘、小五金厂、小化工厂等重点领域的清理,淘汰落后企业,力争每年淘汰落后低端企业不少于300家,将现有符合“僵尸企业”条件的7家区属国有企业出清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