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尽管行业大部分企业在工艺设备上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在“三废”治理、环境保护上还面临挑战。比如行业“三废”中的有害金属目前难以监测,管理和技术存在问题。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在污染控制与处理、产品质量、工艺技术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在水、气方面的末端治理,大型企业做得都不错,但如果考虑到固废、危废处理,土壤和地下水保护,在座的企业负责人恐怕就不会信心满满了,这方面提升的空间还非常大。”中国环科院李艳萍博士在论坛上表示,随着水气土三大战役的持续推进,排污许可、环境税等环境管理体系的重大变革,有色金属行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正面临新的挑战。
对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表示赞同:生态环境和要素成本约束日益突出,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供给过剩与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科技创新与拓展应用的双重短板,全行业转型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邱定蕃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有色金属企业的环境保护要从科技和管理中要效益。生产工艺的绿色化、预处理智能化、重金属在线监测等,都是企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要实现行业重金属排放强度下降30%的目标,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李艳萍提醒说,在新监管形势下,企业应全盘考虑污染治理的经济性和有效性,谋求工艺优化、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同发力的协同效益。
此次研讨会由豫光金铅集团主办。公司董事长杨安国介绍,今年是企业成立60周年,也是围绕绿色发展积极转型的一年。企业组织开展了“创建中国有色冶炼标杆企业”活动,投资20亿元建设再生铅资源循环利用及高效清洁生产技改项目,投资9亿元进行废电池网络回收体系建设。“这几项具有标志性的工程的实施,将推动豫光工艺装备升级,经济技术、环保指标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