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工业节能  建筑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环保新闻 » 水处理 » 工业废水 »

格兰富登陆2018上海国际水展 助力中国工业升级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
来源:绿色节能网
2018-06-01 02:24

绿色节能网讯 上海时间5月31日,作为全球水泵及水技术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在此次展会上,格兰富展示了针对中国市场的“工业废水”和“固废处理”的领先解决方案,并携包括全变频立式多级泵CRE、全不锈钢卧式离心泵ESE2/ESE3、高压增压泵BMS和预置式泵站PPS在内的众多明星产品,助力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微信图片_20180531190543
 

中国正面临严峻的水污染问题,尤其是工业废水的处理和排放会对自然和生活环境产生严重危害。相关数据显示1,2015年,中国工业废水排放量达到199.5亿吨,而年度治理废水投资达到118.4亿元人民币,中国工业废水的处理迫在眉睫。同时,自2015年起,中国实施了更严格的新《环保法》,新法规进一步收紧了对工业零排放的标准,整个工业流程和设备亟需升级改造。
 

微信图片_20180531190713

格兰富大中华区总裁杨迎芳女士(右)及中国工业事业部总经理仓劲先生(左)在媒体交流会上发表讲话

 “针对中国工业零排放以及水处理的相关问题,格兰富推出了一系列领先的解决方案,并且致力于不断创新,打造针对中国市场的定制化方案,帮助客户高效地完成工艺及相应设备的升级改造,达到国家要求的环保标准,同时减少工业制造和废水对环境的影响,”格兰富中国工业事业部总经理仓劲先生表示。

2015年截至目前,格兰富在中国已成功参与并完成了100多个工业废水零排放的项目,集中在煤化工、电力、工业园区、固废处理、造纸、印染等行业。高效的产品和稳定的质量获得了最终用户和工程公司的一致好评。

 微信图片_20180531190535

格兰富大中华区总裁杨迎芳女士(右)及中国工业事业部总经理仓劲先生(左)向客户讲解BM/BMS系列产品


       作为格兰富工业零排放应用领域的强势产品,ESE2/ESE3系列能切实地从工业客户操作使用的角度出发,在产品材料、机械密封、电机配套等方面提供了多种选择方案,从而实现大流量、高扬程、高效率和低能耗的目标。较高的水泵效率配置IE3能效(国家二级能效)也可以帮助客户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能耗和运行成本。
 

中国工业废水处理的另一大问题便是固废处理(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指的是垃圾在堆放和处置过程中由于雨水的淋洗、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通过萃取、水解和发酵而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垃圾渗滤液具有高污染、成分复杂以及危害性大等特性。相关数据显示2,仅2016年,中国城市中有超过1.22亿吨的垃圾被填埋处理,这将对环境产生极大危害。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针对这一严峻问题,格兰富将原先运用于海水淡化的BM/BMS反渗透过滤增压泵,开创性地在中国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高压浓缩处理工艺环节。该产品采用了直联高速永磁电机,通过专用变频器驱动运行,能够高效地将垃圾渗滤液泵送至污水处理厂。BM/BMS系列以其领先的超高压处理能力,在这一应用领域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同时,这套方案也成功地应用于工业零排放高浓盐水处理的工艺中。数据显示,由于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BM/BMS系列2017年在中国的销售增长率实现了70%的突破。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整个中国水工业处理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而格兰富始终致力于领先一步,积极研发和创造能满足中国工业及其客户需求的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 
 

“格兰富始终专注于开发助力‘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技术,即使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以及工业物联网,来提升性能、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格兰富大中华区总裁杨迎芳女士表示,“我们相信,凭借专业的知识、行业领导力和定制化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格兰富可以与我们的客户一起助力中国更有效地管理水资源,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  
 

作为工业水处理领域的市场领导者,格兰富的应用涵盖垃圾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废水处理和零排放、消毒和海水淡化、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净水处理。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起,格兰富就开始关注并积极参与中国工业废弃物处理的各个领域,并与行业内的主要工程公司保持密切合作,为最终用户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助推整个中国工业向高效、节能和绿色的方向发展。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相关新闻: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绿色节能网 责任编辑:megan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