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C Club线上直播」是集专家学术交流、产品技术推广、品牌宣传营销为一体的在线直播栏目,是BIC线下展会的线上延伸,更是SIBICS上海国际工业化峰会的专题预热活动。第二季“筑”力——绿色建筑与双碳未来将围绕“双碳发展”,从碳中和算法、建筑光伏等话题以及实际项目应用进行分享,为大家带来更专业更高效的观看体验。
本期我们邀请到3位行业大咖进行精彩的分享和深入的交流。各位嘉宾从双碳目标和路径及企业的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分享,整场活动精彩异常。第三期的主题依旧是“筑”力——绿色建筑与双碳未来,我们将再接再厉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的行业干货。
宝业集团上海公司研究院院长恽燕春进行了主题分享——《双碳背景下的高品质建筑工业化实践》。
首先,恽总介绍了双碳背景与趋势,从我国双碳目标到全球低碳、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历程以及超低能耗建筑概念及体系作了详细的讲解。紧接着分析了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并提到了建筑减碳三个重点领域及现在热门的超低能耗技术体系。恽总认为现在要提升建筑节能标准,建立能耗与碳排放限额管理体系,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最后恽总说如果做到工业化,绿色健康,智能节能,匠心细节,智能建造五点将对整个项目的实施带来很大的便捷性。然后分享了绿色工业化实践中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三大装配式技术体系的运用。通过大量课题,梳理了中日德建筑节能历史、背景以及难点并总结出宝业住宅和公建的超低能耗技术指南,实现了项目上时间快、施工快、成本低。
问答环节
“
宝业集团在建筑工业化方面长期的投入和坚持,结合目前的双碳背景。请院长诠释一下上海地区装配式建筑和国家双碳目标的关系以及宝业的项目在具体实践过程当中的内容和亮点。
”
恽总解答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而上海从2013年就慢慢进入装配式建筑高速发展期,经过这近十年的经验积累,总量已超过1亿平方米。在经验、各方面的落地、质量等方面日趋成熟,目前上海装配式建筑方兴未艾,仍在稳步推进。另一方面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到施工的过程中应用节能减排的方式。第三方面,不管是上海正在推广的超低能耗建筑还是国家提倡的近零能耗建筑,首先要有一个前提,所有的建筑都要基于装配式、工业化去做。只有通过工业化的方式形成一个闭环,把装配式建筑、正在实施的超级能耗或者未来的超级能耗进行全系统的变换,从过程到运维全部实现节能减排。这样超低能耗建筑或者近零能耗建筑才能得到全过程品质把控权。
宝业对装配式建筑(原建筑产业化)的计划和布局是比较早的,已有20多年了,现在全国有35个基地(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这些基地也是装配式建筑能耗先行先试的集中地。在经历了十多年装配式建筑发展时期,宝业集团进行了基于工业化绿色建筑转型。当双“碳”目标出来的时候,宝业已经研发出保温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双面叠合假性保温板,并编制了标准。除了工业化、绿色化之外,宝业集团还正在进行全面数字化转型,把数字化设计、自动化生产、智能化施工和智慧化运维结合起来,让数据真正发挥作用进行管控、分析,从而实现节能减排,为中国建筑工业化、绿色化、数字化,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
接着中国建研院北京构力科技绿色低碳事业部技术总监朱峰磊将对《建筑领域减碳路径和目标分解》进行详细讲解。
朱总从三个方面为大家做了介绍,第一部分讲了双碳目标及建筑碳排放的统计边界。第二部分是关于建筑领域整体的减碳措施以及要达到2030年碳达峰的举措,从哪些路径来进行减碳的实施。其中提到两个路径: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和农村房屋的节能改造是将来提前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时间的重要抓手。第三部分整理了上海市以及其他省份对碳排放计算、设计和审查的要求和构力目前所参与计算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案例。将来设计行业可能要从各个专业、细节、角度方面考虑碳排放的计算。
问答环节
“
结合目前构力的碳排放计算软件案例,对于装配式建筑各个阶段的占比大概多少?建造阶段的碳排放占比较小,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影响如何考虑?
”
朱总解答
目前很多地方的设计人员在做全生命周期的时候,都会考虑我所讲的比例趋势跟我国现在传统建造方式(比如现浇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整体)的比例是否一致?通过构力参与和计算的大量工程项目碳排放的分析结果来看,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目前比重最大的是运行阶段,约占70%左右,主要是按照国家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的计算原则,运行阶段考虑的是50年一个周期。其次为建材生产阶段,约占比重20%-30%。运输、建造、拆除阶段的总和约占到5%-10%左右。其中运行阶段是考虑每一年的碳排放总量,其他阶段(建材生产、运输、建造和拆除)均为一次性的碳排放。
建造阶段虽然占比不算特别高,但在建筑领域碳排放统计边界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在广东省住建厅发布的碳排放计算标准和导则中,要求建造阶段、拆除阶段和运行阶段作为建筑领域主要统计的设计边界,我们在工程设计的时候应当考虑优先选择工业化装配式的结构体系,优化建筑外形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具有比较好且简单的效果。根据清华、西建大等以往的研究表明,目前装配式建造比传统现浇混凝土碳排放量降低6%-10%左右。此外还应该避免大拆大建,把下一阶段建设重点从新建建筑转移到既有建筑的维修和功能提升,发展低碳延寿和功能技术改进以及可再生能源,实现我们建筑领域的技术转移。
“
您能大概说一下装配式建筑的碳排放因子库和传统的现浇建筑的碳排放因子库有什么区别?
”
朱总解答
目前在软件计算以及现在的建筑设计领域,碳排放因子主要的来源是《51366》—国家2019年发布的全国碳排放计算标准,但是里面的因子相对是比较少的。目前各地包括上海市、福建、湖北、浙江等地的建设发展协会(管理地方建材)和构力合作,其实是把各个地区针对装配式结构体系以及预制构件因子纳入到构力的整体设计中。我们还和几个下游的企业合作(包括国检中心、环能院、绿建中心),他们现在都可以做相应的建材碳足迹的认证。那么这里面碳足迹的认证从设计的角度把它引用到现在的因子库里面。目前从《51366》这本标准整体的取值上来看,没有区分具体装配式和现浇混凝土有什么区别。主要是按照建筑原材料进行区分:比如说钢筋取值是多少、混凝土取值是多少?对于建造形式并没有做区分,构力只能从各个协会以及其他碳足迹的认证机构把建造的碳排放因子取出来。
多维联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陶红斌分享了《新型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技术研究探索》。
陶总为大家讲了桁架板的发展历程及桁架板的类别(可拆底模与免拆模)。针对传统类桁架板的不足,分析了可拆底模与免拆模桁架板的研发方向。接着从纤维水泥板作为底模板在板型关注维度与影响因素、施工阶段关注维度、使用阶段关注维度三方面及它的影响因素作了分析。
最后,陶总重点介绍多维在纤维水泥板底模免拆桁架板方面做的技术研发工作,并分享了研发成果。
问答环节
“
钢筋桁架楼承板未来的产品升级提升会有哪些突破点?
”
陶总解答
楼承板行业,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发展装配式建筑所带来市场需求量增加。另外一方面要面临着行业内价格竞争非常激烈、板型差异化严重内卷的问题。在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势必迫使有实力、有想法的企业会加大技术研发。在产品性能上有质的突破。
新型免拆模桁架板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桁架板,在装配式部品部件的集成度,就是预制率,在施工速度方面有比较大的突破,更加符合装配式建筑对部品部件的要求。新型免拆模桁架板有三个类型,各有其优点,也各有其相对的不足之处。我相信行业同仁对三种类型的免拆模桁架板产品性能、市场表现还是非常期待,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BIC Club线上直播受到了越来越多业内朋友的认可和好评。感谢您一如既往的关注与支持,第二季“筑”力——绿色建筑与双碳未来第三期即将于7月6日晚7:30准时开播,期待您的到来!
关注BIC
- 及时获得直播信息
- 随时观看直播回放
- 观看单个专家剪辑视频
BIC公众号:BIC亚洲国际建筑工业化展
BIC视频号:亚洲国际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第十一届亚洲国际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以赋能建筑工业化,助力产业升级为己任。
深耕业内十余年,
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资源及营销渠道,
深谙品牌推广之道。
可基于企业品牌定位、营销痛点及市场投入
提供线上、线下;
展位、论坛、考察/观摩会、圆桌沙龙、
大咖专访等全案策划服务。
欢迎联系我们
项目管理
王晓萍 女士
139 1780 0620
展位预定/全案策划
陈玲 女士
187 0192 3343
市场及媒体合作
安笑澎 女士
021 6195 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