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能源供应逐渐紧张、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建筑物的节能减排不可避免地成为关注的热点。建筑节能是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
目前,全球有40%的城市能源消耗来自于建筑,因此,建筑是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之一。
建筑节能的潜力巨大,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如商场、医院、学校等能耗较为突出,据预测,新建建筑通过技术和设计的配套有望节能50%,而而既有建筑也普遍有20%到30%的节能潜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建筑节能我们都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即“唯机械论”,随着按照这种思路,可以打造出领先的低碳、绿色、节能、环保示范大楼,但这对公共节能的整体推动作用微乎其微,采用最新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把重点放在水源热泵/地源热泵、太阳能应用等方面其实不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其实,我们需要做的是关注如何进行高效率的建筑能效监测与管理,在提高技术手段的同时,如何不断提高能效管理水平。如果单靠一方面的努力,只是以牺牲基本需求及舒适度为代价,是不能完成节能目标的,还需要在安全可靠的电力环境下进行,实现持续、经济、高效的用电环境。
这也是我国工业升级途中存在的弊端,一味地强调通过技术革新去改变产品性能和使用水平,这只是表层的改变,提供产品的利用率和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利用制度管理保障执行、实行激励政策才是最实质的改变,才可以实现持续高效的发展。
(来源:工控网(百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