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讯记者 周兆木 通讯员 王云 任丹萍
走进浙江省桐庐县合村乡瑶溪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整洁的进村大道。道路两旁古木参天,石斑鱼在清澈见底的瑶溪游来游去。瑶溪村是桐庐县今年创建的市级生态村,当地醉人的原生态风光和纯朴的民风让每一位游客流连忘返。瑶溪村正是桐庐县生态文明创建的一个缩影。
抓重点,集中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
近年来,桐庐县按照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五美"要求,坚持精品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工作。2008年启动"清洁桐庐"3年行动,投入1.5亿元。建设县、乡、村3级保洁设施,配备农村保洁员1700余名,实行"户集-村收-镇中转-县处理"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模式。并采用暗访考核、排名公示、专项督察等制度,实现了全县农村的长效保洁。2009年开始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对无法纳入城镇管网的农村生活污水和农家乐污水,采用分散式生态处理模式进行处理。
目前,已建成农村生态化污水处理工程1700余个,到今年年底将实现全县183个行政村全覆盖。同时,桐庐县首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平台,对工程运行进行实时监控,配备233名村级污水工程长效管理人员负责工程运维管理,定期对管理绩效实施考核,在建好的同时做好管好,有效确保了工程长效运行。
突亮点,依托当地实际建设一村一品
生态村创建是桐庐县生态创建细胞工程。各村在完成了垃圾收集、农村污水治理、村庄面貌整治、环境绿化美化等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基础上,以资源利用集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为主线,按照突出优势、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的要求,做强做精蜂业、茶叶、干鲜果、桑蚕、蔬菜、水产等六大特色产业,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
瑶琳镇舒家村立足山区村庄实际,依靠科技发展"一村一品",利用当地丰富的山地资源发展山核桃3100亩,建起2500亩无公害毛竹、500亩蔬菜基地和黄辣椒深加工企业,成立了桐庐洪武山辣椒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洪武山"牌黄辣椒商标,年创经济效益400余万元。横村镇阳山畈村有5000亩桃树林,每年鲜桃采摘后,果农都会对桃树进行修剪、整枝。往年,这些废桃树枝都被村民当柴火烧掉了。如今村民学会了利用这些修剪下的桃树枝培育黑木耳技术,这样一年至少可增加收入200多万元,成为当地村民的增收渠道之一。
重文化,用生态文化推动生态经济发展
各村在创建中特别注重生态理念的培养及生态文化的宣扬,充分挖掘本村特色,将历史人文底蕴、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自然田园风光有机融合起来,先后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的风情小镇和精品村,成为乡村旅游的新热点。"门对天子一秀峰,窗含双溪两清流。"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环溪村是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后裔聚集地,有古树、古桥、古建筑,是典型的江南古村落。环溪村在成为杭州市"风情小镇"后,接下来将对农家乐的发展进行规划。同时,环溪村准备主打"莲文化":划定了一片莲花区域,大力发展莲花产业。"以前,我们村一年到头都几乎没有游客,现在多的时候一天要来三四百人。"环溪村党支部书记周忠莲说。
据统计,2011年桐庐县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达140万人(次),收入超5000万元,创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此外,桐庐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休闲养生产业。今年,桐庐县芦茨村启动了全国首个乡村慢生活体验区的建设,目前已委托中国美院完成了乡村慢生活区概念性规划初稿,景观化改造、古驿道修复和露营地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预计年底竣工。
一村一特色,村村有亮点,处处显风情,桐庐县建成的生态村已成为风景桐庐建设中一颗颗明珠,在桐庐这个大景区内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