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节能网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也在不停地探索着节能供暖的新模式。截至目前,在冬季供暖方面,对于能源的利用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省城许多小区,也已经用上了新型的节能环保供暖设施。环保锅炉不冒烟
烟囱漆成天蓝色,挂着几朵白云。省城胜利街富力城小区新落成的锅炉房,是太原推广高效环保锅炉的示范点。从外表看不出它与其他锅炉房的差异,但负责运营的丰蕴热力公司的辛师傅告诉记者,他们的烟囱不冒烟,而是用来释放水汽的,基本实现零污染。
10月17日中午,寒流袭来气温骤降,辛师傅和他的伙伴头戴安全帽,忙着调试锅炉。“离正式供暖越来越近,现在忙着打压,刚刚才通上电。过几天,锅炉将开始预热,并逐日升温。”
辛师傅年过五旬,和锅炉打了一辈子交道:“锅炉技术更新快,我这把年纪了还得经常充电培训,要不就赶不上步伐了。”辛师傅告诉记者,以前的锅炉烟囱朝天冒烟尘废气,往地上吐煤渣;后来的锅炉,废气中少了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眼前的这台锅炉,烟囱排出的几乎全部是水汽,看不到冒烟,烧尽的煤渣不落地。
富力城小区的高效环保锅炉,以煤粉为原料,燃尽率达到98%以上,锅炉运行热效率88%以上,比传统燃煤锅炉节能35%以上。
锅炉房占地不大,运进来的煤和产生的废渣往哪里堆?丰蕴热力公司工作人员笑着说,煤粉基本被充分燃烧,转化为热能,产生渣量很少。锅炉烧起来,煤渣不落地,不需专门设置大面积的堆放场地。
锅炉运行产生的烟尘废气,通过脱硫和袋式除尘,从烟囱里排放。“高压水流分离蓄积废气中的烟尘污染物,排出去的基本是零污染的水汽,周围居民不会觉得呛。”辛师傅说。
这款由我省蓝天环保锅炉集团研发的高效环保锅炉,属国家“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获多项国家政策支持及省级补贴,我省提供近3000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替代传统燃煤锅炉,效果良好。地源热供暖有说法
10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体育南路210号的龙海方舟小区,虽然太原市集中供热的管网已覆盖该区域,但由于该小区建设之初安装了地源热泵的节能环保供暖设备,而无缘“大暖”。据了解,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下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天然能源作为冬季热源和夏季冷源,然后再由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热供冷的系统。
得知记者来采访,一位张姓大爷热情地邀请记者进家里看看。说起地源热供暖,张大爷直摇头。“不仅看着碍眼,而且还有噪音,最主要的是没有传统的暖气片暖和,我们去年冻了一冬天。”说到这里,张大爷指了指房间顶部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管道。记者发现,在每个房间都有这样的管道,而管道的口上是一个风机。
张大爷按了一下墙上的开关,风机转了起来,风机吹出的空气里夹杂着乱七八糟的味道,还有很多灰尘。“这些都是小事,关键是有噪音,本来很多老年人都有神经衰弱,这风机一响,晚上根本睡不好觉。”张大爷说,他曾经拆卸过一个风机,发现和普通换气风扇的风机是一样的,而且噪音会随着使用频率而加大,就和汽车的空调系统一样,调得小了不暖和,调得大了噪音更大。
对此,该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表示,2011年冬天的暖气温度确实不行,主要是因为入住率不高,再加上是首次使用,工作人员没经验。而今年入住的居民越来越多,暖气的温度应该比2011年高很多。至于风机有噪音,也确实存在,建议居民在装修时找专业人员进行改装,噪音会减少很多。毕竟是从管道里吸热气出来,风机不可能一点声响也没有。
在该小区的采访中,一对年轻夫妻表示,他们可以接受这种供暖模式:“我们平时工作忙,早出晚归,在家的时候少,晚上回家吃饭睡觉也顾不上风机的声音了。听说有些居民把风机管道改装后铺成了地暖,效果也很好。” 城中村迎来好天气 “不用储备过冬煤了,不用半夜起来看火了,不用冒烟灰倒灰渣了,敢早晨起来遛弯了,敢抬起头看蓝天了,敢没事打打扑克了……”10月17日,记者在北张村采访时,老住户张师傅高兴地说。
据张师傅介绍,往年冬天他还得雇人烧锅炉,因为出租的房子多,怕烧不好影响生意,所以经常要半夜起来看火。每年冬天都要烧30多吨煤,再加上人工、水电等,一年差不多要3万元。现在改成集中供热后,每年供暖花费2万元出头,还省了很多事。
据了解,省城22个城中村将逐步纳入集中供热范畴,同时也将关停上万座分散燃煤采暖锅炉。污染少了、周边环境好了、就业机会多了……记者在新晋祠路段的南屯村采访时发现,集中供热改造后在南屯村租房子居住和做生意的人非常多,几条主要街道上全部都是做生意的铺面。
据了解,太原市城中村土小锅炉燃煤污染属于低空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目前,太原市高速环内严重影响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城中村有92个,土小锅炉3.97万台,冬季采暖燃煤量约101.1万吨,占太原全市采暖期燃煤总量的12%,但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却达到2.9万吨、3.7万吨,分别占到市区采暖期排放总量的29%、46%。受此拖累,2011年太原冬季采暖期市区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分别比非采暖期上升了3.35倍、0.49倍。据悉,小店区今年有13个城中村将集中供热、燃气供热改造,实现供热扩网2000万平方米,拔掉黑烟囱7716根,减少燃煤20万吨。
晨报记者 张启亮 郑军策划 高慧娟 节能示范小区遭遇供暖“滑铁卢”
晨报10月17日讯 (记者 郑军)今天,省城新干线住宅小区贴出了暖气改造方案公示,宣告着这个“新型节能示范小区”的供暖系统失败。投资数百万元的新型节能供暖设备不知何去何从,因改造供暖系统产生的巨额费用问题也难以解决。
据了解,位于太原市许坦东街33号的新干线小区在建设初期,因考虑到即将执行阶梯电价,居民在用电低峰期的电价仅是正常电价的一半等多种利好。该小区开发商山西通富公司决定引进芬兰的“发热电缆低温辐供暖系统”。这种新型供热系统只用电,不产生任何污染,因此新干线小区也被称为新型节能示范小区。
然而不久,新干线住宅小区的供暖系统便出现了许多问题,此前期待的种种利好始终没有出现。
不仅如此,今年7月起,我省开始执行阶梯电价,每户居民家每月用电量在170度及以下的执行现行居民生活电价标准0.477元/度;用电量为171度至260度的,电价在第一档基础上,每度加价5分,加价后电价标准为0.527元/度;用电量为261度及以上的,电价在第一档基础上,每度加价0.30元,加价后电价标准为0.777元/度。据该小区物业公司统计,该小区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仅取暖的平均用电量约为每个月1600度。
如此高的暖气费用,让该小区的居民难以承受。再加上交通、生活等多种不配套因素,该小区交房已经3年,至今入住率还不足一半。而已经入住的居民每年要面对高额电费,无奈中许多已经入住的居民不得不选择冬季离开夏季回来的“迁徙式生活”。
10月17日,该小区一位李姓居民告诉记者,他的房子刚装修完准备结婚用,但是开发商说要改造暖气,不仅要在家里走明管道,挂暖气片,而且还需要居民自己分摊安装暖气的相关费用,买房时已交过配套费了,房子还没住一天就又让交钱,实在难以接受。
“暖气的问题,今年冬天还得坚持一下,明年看情况吧。”据开发商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的方案是开发商负责将传统管道暖气送到楼下,进入楼层后产生的费用由住户分摊。由于很多业主还没收房,而已经入住的居民也有不同意这套方案的,因此进展比较缓慢。在传统暖气没有接通前,“电老虎”还要正常运行。绘图 王辰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