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建筑节能  工业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新型燃烧器销售形势良好
来源:绿色节能网
2012-12-04 18:09
                                                                                          来源:绿色节能网
  2001年,由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水泥回转窑新型燃烧器“火”遍了全国的水泥企业,全年共完成近30台(套)。


    临近岁未,又有宁夏赛马水泥有限公司、广西鱼峰集团水泥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的燃烧器正在或将要投入运行。这种新型燃烧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已经得到国内水泥业同行的普遍认同。通过这项科技成果,我国水泥工业北煤南运的格局得到了有效改变,优化了国内能源消耗结构,缓解了运输压力。水泥企业充分利用本地的无烟煤、劣质煤资源,大幅度降低了水泥生产成本,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这项科技成果的诞生,凝结着南京水泥院广大科技人员多年来不懈的努力与付出。
 

    完全照搬 “洋火”不服中国水土

    有专家告诉记者,水泥回转窑燃烧器作为整个水泥烧成系统的一部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未引起业内专家的重视。我国实际应用新型燃烧器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的水泥回转窑生产线。也就是从这时起,南京水泥工业设计院的专家、技术人员开始了新型燃烧器的研究和开发。他们在对大量数据分析研究后认为,引进的新型燃烧器虽然有着许多优点,但最为突出的缺点是不能适应中国南北方不同煤质的煤炭资源,无烟煤、劣质煤不能被有效利用。此外,引进设备价格昂贵,备品备件磨损后无法及时供应。
 

    据了解,20世纪最早出现在丹麦的水泥回转窑,就是一根单通道燃烧器。此后的70多年间,这种燃烧器从外形到内部结构都没有本质上的变化。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性能源危机爆发和新的水泥生产方式的问世,才使得一批有实力的水泥企业和设备制造商开始寻求新的技术途径,开发燃烧性能更强、燃烧效率更高,并可用于劣质煤的燃烧器。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法国皮拉德公司,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发出第一代三通道燃烧器。这种新型燃烧器火焰调节方便灵活,一次风率较低,可使用一些劣质煤,节约能源的效果比较明显。此后,丹麦的史密斯、德国洪堡、奥地利尤里萨以及日本的宇部公司等,在70年代后期新建的回转窑系统,全都采用了这种新型燃烧器。
 

    数载攻关 “神火”绽放在自我创新中

    1986年,南京水泥设计研究院向国家计委申请了《三通道燃烧装置》的“七五”攻关项目。立项后,该院主要对引进项目进行了消化吸收,做了大量的冷态试验和热态试验,从最初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
 

    1988年,南京水泥院的科技人员设计出了第一台NC型三通道煤粉燃烧装置全国产化样机。新的样机虽然已经具备了多通道煤粉燃烧器的诸多优点,但也暴露出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煤粉输送不稳,计量不准;一次风率虽已达到11%,但仍偏高,火焰调节的范围不够大;对劣质煤的适应性仍比较差。
 

    1992年,该院自行投入资金,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湍流气固两相流动数值模拟计算机应用软件,在计算机上就可模拟出煤粉在各种条件下的燃烧状态。他们还在南京建立起自己的冷模试验台,可以更加直观地模拟出燃烧器运行状态。这时的研究开发与“七五”时期相比,更加注重整个燃烧系统的优化配置和适应性,其中包括煤粉输送和计量、一次风机的配备、窑头冷却机的配置以及窑头罩的优化。同时,对燃烧器本身的工艺参数、结构、材质也进行了不断改进、不断优化。
 

    1998年,南京水泥院研制开发出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通道煤粉燃烧装置,在福建永安水泥厂得到成功应用。该新型燃烧装置100%使用无烟煤,一次风率可降到8%以下,火焰调节灵活,调节范围大,燃烧器的使用寿命也大大延长,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预期目标。福建省原副省长将此称之为“水泥行业的一次革命”。
 

    如今,南京水泥院新型燃烧器技术更臻成熟,并已形成了完整的系列,既能适应国内无烟煤、劣质煤等不同燃料,也能适应引进回转窑设备、国产小型回转窑及国产大型回转窑等不同类型的设备,并已在国内上百条回转窑生产线上得到应用,为我国水泥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绿色节能网 责任编辑:greeadmin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