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工业节能  建筑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机械节能 »

节能减排 筑就绿色发展路
来源:开封日报
2013-01-09 21:55

加快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实现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坚强保障。当前,在建设中原经济区进程中,我市节能减排情况如何?如何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为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经国家有关部门评价考核,1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1年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公告。公告显示,包括我省在内的10省(市)超额完成2011年度节能目标,但仍有6个省(区)未完成目标。连日来,围绕此展开的话题成为市民热议的焦点。

而与全省超额完成节能目标相比,市统计局统计显示,2011年,受工业能源消费量增速偏高的影响,我市单位GDP能耗(节能降耗重要参考指标)不降反升。不少市民表示,节能降耗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实践起来仍有困难需被克服。

“节能考核是推进节能降耗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以节能促减排、以节能减少资源消耗,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田广山如是说。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以及全球性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依然存在。节能减排作为应对挑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保障,越来越引起重视。市十次党代会提出,要持续推进绿色生态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和防污治污。而《中原经济区规划》则进一步强调,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并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坚强保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从中央到地方,我们一直在全力推进节能减排。但是,我们推进的步伐还不够快。”田广山深有感触道,“增强全民节能减排意识,形成良好社会氛围,无疑是破解瓶颈、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步伐的关键所在。”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开封东大化工有限公司(简称开封东大)前身是开封化工总厂,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市第一家化工企业,同时也是全省第一家离子膜烧碱生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开封东大坚持创新发展,努力克服化工企业能耗大、排放多带来的弊端,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2012年,该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23.53%。

“2012年,面对市场萎缩、产品降价的不利局面,我们之所以取得这样来之不易的成绩,得益于我们采取的一系列促进节能降耗、节能减排的措施。”开封东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了解,该企业通过避峰填谷、适当改变操作工艺等一系列不需过多资金投入的针对性措施,在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下,仅电能消耗一项一年便节约资金约300万元。

正是在推进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开封东大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对待节能减排这一问题上,企业界并未达成共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企业认为,生产和经营是企业的生命,只要完成生产和经营指标,其他事都是次要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都在加快生产,忙于抢占市场,谁还有心旁顾,更不要提增加企业成本的节能减排了。”一家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说。这种不重视节能减排的思想在企业界蔓延,深刻地影响着职工。一些企业职工表示:我们只负责生产,节能减排的事跟我们没关系。

诚然,企业在上马节能减排项目初期需要投入资金、人力和物力,可能会对企业正常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利大于弊。首先,节能减排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节能减排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而企业发展需要降低成本,少不了节能减排做支撑。这一点,在开封东大体现得更为明显。开封东大通过节能减排,不仅没有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反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可以说,节能减排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小到跑、冒、滴、漏,大到设备的节能降耗、系统的优化运行,还有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等,而这些方面最终都反映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上。”开封东大相关负责人如是说。其次,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节能减排的今天,节能减排已不仅仅是一项政治任务和经济任务,更是一项涉及百姓生产生活的民生大事。如果企业不主动、积极地践行节能减排,便会很容易失去民众的支持,从而举步维艰。

节能减排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现代企业应对危机和挑战的有力抓手,这已被无数次地证明。在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离不开节能减排,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节能减排,打造“美丽中国”呼唤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已成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政府主导推进节能减排

企业围绕节能减排研发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只有得到政府的鼓励和推广,才能缩短普及周期,更好地为全局服务。同时,只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被调动起来,才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为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将节能减排纳入其中,由国务院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此背景下,近年,我市高度重视节能工作,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落实相关政策、制定针对措施、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行业的节能工作管理,加快落后产能淘汰,鼓励企业进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据市发改委统计,仅2012年,我市就组织实施了河南晋开集团合成氨生产系统节能改造工程、开封铁塔橡胶有限公司系统节能改造工程等一批节能项目,并积极申报开封东大能量系统优化、开封兴化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锅炉改造等项目为2013年全市节能技术改造奖励项目。目前,全市已有尉氏县产业集聚区、开封市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以及河南晋开集团、开封制药集团成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节能降耗成果显著。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万元GDP能耗增幅总体呈现出稳步回落趋势。2012年前11个月,作为全市能耗“主力”的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速仅同比增长1%,同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12%。

在加快节能降耗的同时,我市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污染减排。市环保局科技宣传科科长杨静波告诉记者,我市通过采取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工业企业结构调整等相关减排措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排放物均较好地完成了2012年省下减排目标任务。“今年,市环保局将认真开展‘污染减排工程促进年活动’,实施‘碧水蓝天3015工程’,即重点对涉水的30个项目、涉气的15个项目实施综合整治,通过深度治理污染排放,改善我市大气和水质量,努力实现天蓝、水清、地净,让市民喝上清洁的水、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杨静波如是说。

政府主导推进节能减排,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民生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理由相信,随着管理体系的逐步健全和民众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市节能减排将深入推进,成为我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强保障。

走出误区 积极参与

“节能减排就是节约利用资源,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节能减排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说到节能减排,市民各抒己见、众说纷纭。不少市民认为,节约资源消耗就是减排,减少废弃物排放就是节能,只要企业在生产中多注意就可以节能减排,没必要采取特别行动。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减排不一定节能,节能也不一定减排。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这是一个宏伟的节能目标,但由于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总的能源消耗量也会随之增长,相应的排放总量也会增长。为此,《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又特别指出,“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这个目标,无疑是对以节能促减排的阐明。再如,企业通过上马环保设备或者技术改造实现了减排,但如果原料消耗量没有改变或者电、气等生产要素消耗增加,也达不到节能减排的理想效果。

由此可见,节能与减排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上马减排项目必须加强节能技术应用,避免因片面追求减排结果而造成能耗激增,同时上马节能项目也必须充分考虑减排效果,避免因过度依赖节能而导致排放不减反增。

需要指出的是,节能减排不仅需要政府引导、推动和企业跟进、落实,还必须依赖广大民众责任意识的增强。研究表明,百姓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用5个方面的36项节能行为年节能总量可达770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少二氧化碳约两亿吨,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日常生活中蕴藏着如此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可民众践行的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多。因此,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积极践行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就要帮助民众走出在节能减排认识上的误区,增强民众节能减排的责任意识。首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开始追求奢侈消费。他们认为,我有钱,怎么花是我的自由。的确,花钱是每个人的自由,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更何况我国在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上的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果我们都无节制地消耗资源,换来的只能是资源的消耗殆尽、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因此,民众有花钱的自由,但却没有浪费的权利。其次,有人认为节能减排是政府和企业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即使想践行也无从下手。实则不然,节能减排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只要我们从点滴做起,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比如出行乘坐公交车、购物用可循环使用的袋子、用餐不用一次性筷子等都是在践行节能减排。再次,有些人认为,治理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就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无需人人参与。当然,加强企业节能减排监管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要想实现节能减排的“长治久安”就需要人人参与。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抵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生产的产品,那么这些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也就只好关门大吉了。从这个层面看,民众广泛参与才是“除根治本”的良方。

总之,节能减排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参与节能减排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只要坚持“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养成良好的生活、消费方式,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就一定能打赢节能减排这场攻坚战,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相关新闻: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开封日报 责任编辑:greeadmin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