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工业节能  建筑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活动会议 »

经济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机遇与挑战
来源:绿色节能网
2013-01-29 00:12
 2012年11月18日,第五届(中国)世界环保大会举行了以“经济转型期,中国市场机遇与挑战;绿色低碳发展,企业家的商业愿景”为主议题的论坛,参与讨论的嘉宾来自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国家气候变化委员会、国家发改委气候司、环护部科技司、清华大学等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国际太阳能学会、世界自然基金会、日中经济协会、英国大使馆、法国苏伊士集团、美国应用材料、苹果公司等国际组织领导和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各位嘉宾分别在“政策分析与发展预见,国际经验与案例分享,企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等环节展开热烈的研讨。

中国国务院参事、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车书剑围绕抓好绿色建筑建设、做好建筑节能工作问题发表了意见。他表示,中国共产党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生态文明战略已全方位的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过程。因此,我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盲目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民生及环境保护工作也已经逐步成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我国是建筑业大国,建筑业早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每年大约30亿平方米的建筑总量,超过全社会能源消耗的40%以上,其中大部分都是高耗能建筑。这些建筑普遍存在着缺乏创新、追求高度、盲目追风、缺乏内涵、缺乏合理的建筑方案的评价标准五大问题,而这些都是与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原则相背离的。他希望建筑行业的企业家们由业绩导向形社会责任导向转变,全面打造自己绿色竞争力,追求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化发展的三为一体,充分借助绿色建筑的管理模式核技术,倡导居民绿色消费,使城市变得更加环保

国际太阳能学会荣誉主席莫妮卡·奥丽芬特(Monica Oliphant)随后就太阳能合作社模式进行了介绍。太阳能合作社即是在一定区域内由有一部分有意向的人员共组建设的太阳能分布式发电系统,自己进行规划、自己筹资、自己建设,最终成员分享收益。在欧美这种模式由于不受地域限制、灵活性强等特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2010年欧美地区的143个合作社共计盈利600多亿美元。她表示这种模式适合太阳能这种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希望各国政府能够在立法上进行变化鼓励有小富责任的社区来开展太阳能合作社项目,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法国苏伊士集团中国总裁盛瑞金(Raphael Schoentgen)就中欧绿色经济合作方面的前景发表了看法。他表示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国家对于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国国务院还提出了每年减少30%能源强度的计划,因此在新能源与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市场需求,也亟待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给予相应支持。苏伊士集团在能源开发、污水处理方面努力与中国相关单位开展合作。

美国应用材料投资(中国)公司的全球副总裁邹钢认为:清洁能源产业是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应用材料公司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五年间已将公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20%。未来还将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污染、采用绿色能源等方式将未来产品研发能源需求降低20%,践行一个五百强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桢从技术、制度、意识三个方面解释了可持续发展如何成为引领经济繁荣的未来动因。他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建立合理的碳税制度,对不合理的发展方式进行惩罚;而与碳税制度相配套的就是要提升公民的意识,使民众意识到破坏性发展的危害;在这基础上对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合理规划,积极发展先进的技术,通过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技术、制度、意识三位一体的推进最终驱动经济实现长期繁荣与稳定。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霍恩全表示,企业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柱力量,因而可持续发展最终离不开企业的行为。企业应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不断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加强管理,并在合适的时机充分利用政策通过投资、推广技术等方式让企业走向国际舞台,实现国际化发展。这之中存在很多的挑战,需要包括政府、投融资机构在内的各方共同协作,国际合作中心也将在这些方面给予支持。

日中经济协会北京事务所所长田村晓彦主要总结了中日近年来的一些合作成就,并表示随着两国的经济关联性日益增强,日本方面期待与中国在新兴领域开展更多的合作。英国大使馆艾中信则重点介绍了战略繁荣基金的支持对象及历史成就,并对于中国有关方面的合作充满期待。

李军洋秘书长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副首席代表李琳博士分别主持了论坛。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绿色节能网 责任编辑:greeadmin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