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绿色建筑迎来全盛时代
广州市2012年度绿色建筑优秀设计奖评选结果日前揭晓。广州市气象监测预警中心项目、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太古汇、广州珠江电厂办公业务综合楼获评公建类一等奖,江门星汇名庭、广州亚运城运动员村项目获评住宅类一等奖,此外,还有五个住宅项目分获二、三等奖。
这是广州市在绿色建筑上迈开的又一大步。自2008年国家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以来,广东省在绿色建筑的推广普及上不遗余力,不仅颁布了《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的专家队伍。
“我国大规模推进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时机已经成熟,需多措并举推动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对媒体表示,绿色建筑的发展大潮不可逆转。
绿色建筑是什么?是立体化绿色建筑?如果说绿色建筑是未来中国建筑发展的大势所趋,广东是否已经做好了弄潮的准备?省内目前绿色建筑推广取得哪些成绩?广东推行绿色建筑碰到了哪些问题?未来,是否会迎来绿色建筑时代?
广东:
获评项目数、面积数全国第二
为响应国家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号召,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去年发布的《关于提高我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并将发展绿色建筑作为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切入口和重点工作内容来推进。制定了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建设40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并将目标逐级分解,列入全省提高城市化水平的考核指标。
同时,建立了广东省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颁布了《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出台了《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且具有丰富经验的绿色建筑专家队伍;全面开展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工作。目前,省内各地已陆续建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据记者从省住建厅了解,截至今年10月,广东省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共75个,总建筑面积达到550万平方米,项目数及面积数均位居全国第二,多个项目获得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广东优势明显
能够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开放思想风潮不无关系。
“因为改革走得较早,广东人对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认识较早,观念较为普及,认同度比较高,这给绿色建筑的推广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广东省住建厅科技教育处副调研员罗家侠认为,这也是广东绿色建筑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原因。
此外,技术、人才的依托也必不可少。全省范围内,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专门成立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通过设立专家库等形式,落实绿色建筑的宣传、技术要求。在广州市、深圳市,分别设有广州市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作为绿色建筑的专业主管部门,负责推广、审核、监督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工作。
同时,华南理工大学等建筑科研院校的齐聚,不断充实和提升着广东省绿色建筑的科技水平。
“认识早、普及早,技术的积累就多,而且省内逐年增加对绿色建筑的技术力量投入。”罗家侠表示,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给绿色建筑的发展大开通道,整体的发展势头还可以。
广深发展快,也有地市为零
“省内的绿色建筑推广工作主要是从2011年全面展开,其中,深圳作为单列市进行推广。从开始至今,成效显著,但各地发展不平衡。”罗家侠向记者表示。
据了解,深圳是全省范围内最早开始建设并推广绿色建筑的地区,作为单列市,深圳近年来在绿色建筑方面取得诸多成绩,如今已有近80个绿色建筑建设项目,6个绿色生态园区,已经成为世界上绿色建筑面积最大的城市。
相较于深圳,广州的绿色建筑虽然起步晚,但在今年也呈现出非常迅猛的发展速度。今年初,穗府[2012]1号文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通告》,以政策的形式强制在公建项目中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是全国第一个率先在全市新城区范围强制推行绿色建筑的城市。两年间,广州共有19个项目获得国家绿色建筑标识,6项工程获得了国家级建筑节能相关示范称号,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东莞在绿色建筑的推广方面也开始加速,今年取得较大进步。“现在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两个地区,还有东莞等珠三角地区绿色建筑的发展势头比较好。”罗家侠表示,但在粤西、粤东等地发展很不平衡,只有湛江、清远、韶关有个别项目在推进,其他大部分地区绿色建筑的数量为零,步伐差得比较大。
广州:
政策强制推行绿色建筑
“十二五”期间,广州绿色建筑的任务为950万平方米,平均每年200万平方米,任务艰巨。
为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广州市年初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通告》,规定全市使用财政资金和国有资金的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白云新城等城市发展新区的新建房屋建筑项目以及其他相关重点项目,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从土地出让、立项、规划、建设等环节对绿色建筑相关指标予以落实把关。
这是全国首个以政策形式在全市新城区范围强制推行绿色建筑的城市,开风气之先河。
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广州市绿色建筑的发展大幅提速。同时,广州市建委为切实落实政策,下发《关于贯彻执行<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通告>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从6月1日起,对应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同步要求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和备案。这一制度从源头进行把关,对未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的工程,一律退回要求修改设计并进行绿色建筑审查后方可办理备案。
双管齐下,绿色建筑的推行不仅有了速度,质量也得到保障。记者从广州市建委了解到,今年以来,共有10项工程涉及1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已通过或即将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备案。
低造价结合岭南风
绿色建筑的成本一直是推广的重要难题,据地产界业内人士计算,要达到我国的绿色建筑标准,每平方米的成本要增加300元~600元。
虽然享有国家和省级的补贴,但补贴并不能覆盖全部的增加成本,设计绿色建筑时,如何用低成本打造高质量,广州有自己的经验。
广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广州属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能耗主要在于夏季空调制冷,专家研究提出了被动式设计实现较低造价的理念,结合本地气候特点、立足本地材料,着重对遮阳、通风、高效节能空调选用、雨水收集利用等几个方面总结本地化绿色、节能技术路线。
据了解,省立中山图书馆改扩建项目在改造中综合采用了自然通风、屋顶绿化、空调变频和智能控制等技术,实现了成本较低、节能明显的效果,成为技术路线本地化的示范。而广州规划展览中心采用的幕墙双效外遮阳、中交集团南方总部大厦项目采用水冷多联式节能空调等技术都是节能典范。
目前,广州已有广东全球通大厦、金山谷花园二期会所、万科府前花园项目C1-C12栋等19个项目分别通过国家和省的绿色建筑标识评审,总建筑面积约164万平方米,其中3星级4个,2星级11个,1星级4个。另外还有广州规划展览中心、保利总部大楼、珠光广场等10多个项目正在申报之中。
同时,有14个项目列入国家级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双百”项目建设计划,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
深圳:
单体楼节电117万元
深圳市建科院大楼作为深圳最早一批的绿色建筑,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据记者了解,建科院大楼是全国级别最高的单体绿色建筑,它的立面造型非常独特,不仅东南西北四个立面完全不同,垂直方向上使用的立面材料也各不相同,并实现了楼内水能循环,风能流动,自然光能照射。
其中,通过采光、通风系统、建筑材料技术应用等,每年常规电能消耗可以降低66%,加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科院大楼仅电费一年可以节约117万元。而使用透气砖、地下管道等,实现对雨水的基本回收,中水利用率达49%,相当于每年减少用水量4760吨。
深圳的绿色建筑之路起步早、发展快,在“十一五”期间,就建设了近80个绿色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有15个项目通过绿色建筑认证、总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有10个项目按绿色建筑最高等级国家三星级的标准建设。
其中,建科大楼、华侨城体育中心还荣获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
打造绿色建筑之都
展望未来,“十二五”期间,深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绿色建筑之都,除了南科大、光明新区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区以外,深圳还要将区域试点推广到4个新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力争将前海深港合作区建成在国内有显著影响力的绿色建筑示范区。
预计,到2015年,深圳将建成绿色建筑面积2000万平方米,其中,保障性住房约1300万平方米。届时,新建政府投资建筑实行绿色建筑标准比率达100%,通过政府项目的示范效应,带动全社会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据了解,如按期完成以上任务,深圳将预计可实现建筑领域节能总量约270万吨标准煤,节材约1281万吨,节水1978万吨,节地约1.3万亩,减排建筑废弃物约240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649万吨的目标,建筑节能总量占全社会总节能量比例约为20%左右。
仇保兴曾表示,“深圳的绿色建筑最关键的一是通风,二是遮阳,三是立面绿化和屋顶绿化,这三项非常简单的技术就能使能耗降低50%”。
难题:
亟需政策、财政多方面支持
推行绿色建筑,长远的眼光是利远大于弊,但在推广阶段,问题依然存在,主要集中在资金、成本、技术和政策等方面。
首先,每平方米增加的300元~600元成本如何负担?近两年正值房地产市场的冷淡期,经济环境不景气,对于房产商而言,要在市场萎靡、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下持续增加绿色建筑的投入,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今年4月,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显示,2012年,二星级绿色建筑的奖励标准为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三星级为80元/平方米,而一星并不享受奖励补贴。
但两相比较,政府补贴并不能完全覆盖支出成本,要在商业住宅中推行绿色建筑,靠得更多的是房产商的良心和眼光。
其次,如何寻找科研、技术升级成本?绿色建筑的推广要求不断和当地气候、建筑风格进行融合、对接,这不仅需要大量专家,也需要一笔不菲的科研费用。“省厅的经验是和科技厅合作,在今年的‘科技促进建筑节能减排’项目中争取了1个亿的资金支持。”罗家侠表示,但是各地如何争取资金引导和支持仍然有待思考。
诚然,省内各地绿色建筑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很大关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带来了技术、人才的不平衡。“粤东、粤西发展较慢也有一部分原由是专家力量薄弱,当地对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和系列产品认识不足,人才队伍未建立。”罗家侠说,省住建厅正是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今年组织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和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多次到各地办学习班,普及绿色建筑知识,“但这也需要一个过程”。
愿景:
消除“绿色建筑”概念
随着“十二五”的大步伐迈开,全省的绿色建筑推行迎来了全新的加速发展时期。“现在的发展势头还可以,既有广深做领头,也有珠三角的主力跟上,其余各地也开始逐渐觉醒。”罗家侠笑称。
未来,若能取得政策、财政更多的支持,并得到各地市深入贯彻和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广东省政府层面的大力推广、专业建科院校雄厚的技术支持、万科等房产商的市场助推、公建项目的示范带动,到“十二五”收官之年,必能取得绿色建筑的丰硕成果。
“我的愿景就是希望以后消除‘绿色建筑’的概念,或通过强制性约束,所有建筑都能够满足标准要求,真正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罗家侠表示。
2013中国广州国际绿色建筑与节能展(IGB Expo 2013)将于12月11-13日在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隆重举行。欢迎各位参展参观,如有需要请联系13632256162。朱舒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