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憨厚的笑容,眼睛深度弱视,不修边幅,“锅炉痴人”何相助与笔者心中的科研工作者的形象有点不一样。何相助说,跟锅炉打了一辈子交道,将自己的核心技术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生产力,打造一个国内锅炉界技术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王国,实现产业报国是我毕生所追求的。
用“痴”来形容何相助再恰当不过了。1978年,已经结婚生子的何相助终于盼来了清华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在水木清华的热能专业,经过5年的攻读,他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功底,孕育了创新能力。何相助的毕业设计,参与了当时国家科委6人小组的“循环流化床课题组”,从此他与锅炉结下了不解之缘。1983年,何相助毕业分配到湖南省节能中心。锅炉设计、改造、运行……何相助一干就是近30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特殊的工作环境,极大的开阔了他的眼界,丰富了他的实战经验。
科学之路没有止境,何相助全身心地投入到锅炉的研究之中。复合燃烧机、循环流化床导热油炉、高低混合流速循环流化床锅炉、热、电、灰三联产技术相继研制成功,被业内誉为何相助“四大发明”,并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
近30年的实践,从意气风发的书生到皓首白发的专家,上万台锅炉的磨砺,何相助穷其一生,总结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何氏公式”,颠覆了传统的锅炉理论,一举突破了“大小型流化床锅炉”“热电灰三联产”“热载体锅炉”生产运行中的理论和技术瓶颈。
(刘海洋 吴玲 黄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