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工业节能  建筑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机械节能 »

渝北区:节能减排“小改革”带来“大效益”
来源:华龙网
2013-06-06 18:30
 位于空港工业园区长约4.7公里的桃源大道,共安装有355盏太阳能节能路灯。与安装普通路灯相比,这条道路每年要节省95万度电,节约电费近50万元。

在渝北,像桃源大道这样采用新技术节能降耗的路灯,正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大街上。

近年来,按照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渝北大地上正掀起一场节能降耗的攻坚战,一路走来,成果颇丰。

2012年全区公共机构人均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以及人均耗水量较2011年分别下降3.55%、2.59%、3.57%,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在全市区县排名增幅名列第一。

完善制度

节能管理有“方圆”

邓兴伦是龙塔街道办事处一名普通员工,目前还身兼另外一层身份——节能减排监督员。自从“上任”监督员一职后,他每天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就常常到本楼层的其它办公室看看是否有人白天开灯办公、下班后是否人走灯灭……

“我这个监督员就是要督促本楼层办公人员遵守节能减排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要是走到哪个办公室发现温度太低或太高,我就会马上提醒他们,制冷的温度不能低于26摄氏度,制热的温度不能高于20摄氏度。”邓兴伦满脸认真地说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渝北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做到了既有制度规范,又有专人负责落实。”渝北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人介绍,渝北区先后研究起草了《机关节能管理制度》、《机关节能管理岗位责任制》、《公务车辆油料定额奖惩管理制度》等节能管理制度,制订印发了《渝北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办法》等指导性文件。

通过与公共机构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任务目标层层分解,形成了一个分工明确、反应迅速的责任体系,有效促进了公共机构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增强共识

向浪费陋习要“效益”

“每月25日,办公大楼的电梯就会停开,需要步行上楼上班,此刻总会深深地提醒我,能源可贵,节约能源应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渝北区经信委工作人员龙毅口中的电梯停开,其实是渝北区大力开展的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

渝北区在宣传节能工作时,运用“节能宣传周”、“科普巡展”等多种载体,随时提醒干部职工注意勤俭节约、防止浪费,坚持从点滴做起。

同时,渝北还更加注重体验式宣传教育,如鼓励工作人员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环保出行。

针对以往办公用纸量大的情况,全区纳入考核的公共机构中,所有单位都建设了局域网。在局域网内,各单位内部文件资料可直接发送,对不涉密文件采用网络无纸化办公。

目前,渝北的公共机构中,办公用纸实行双面打印已成为越来越多工作人员的自觉行为。当双面打印使用完后,这些用过的办公用纸又通过签约的回收单位,很快回到了造纸厂的化浆池。

在渝北的广大小学、幼儿园,用废旧报纸、纸盒、易拉罐等物品来制作各类精美教学用具已成为一股节能新风尚。其“物尽其用”、“价廉物美”的方法,受到了广大家长与孩子们的欢迎。

科技节能

不欠“新账”多还“老账”

渝北中学新校区在建过程中,安装了节能的空气能热水器。仅仅这一项节能技术的运用,与采用传统技术相比,节约用水达8848吨,节约用气113400立方米,节约经费约13.7万余元。像渝北中学这样运用节能技术的学校并不是特例,目前,全区众多已建成学校纷纷加入到节能改造的队伍中,华蓥中学、育仁中学等学校已先后完成该项改造。

“渝北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本着不欠‘新账’多还‘老账’的原则有序推进。”据介绍,不欠“新账”其实是指渝北对部门、园区在建或拟建公共机构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建设等各个环节都加强了节能监管,从源头把好了节能关,避免新建成项目又面临节能改造的再次建设。而多还“老账”就是针对已建成、有节能改造空间的项目大力推行节能改造。

在实施改造过程中,渝北区不断探索新方法,让省出来的钱变成维护金。以区政府办公大楼为例,通过实施电梯租赁式合同能源管理,按电容回馈装置等节能设备产生的节能效益为支付租金,有效延长了电梯的使用寿命。

目前,渝北区财政每年都投入80余万元,统一购置节能环保产品,对需要改造的项目实施建筑维护节能技术改造,以达到隔热、保温、采光、节电、节水的要求。

“节约能源是建设‘美丽渝北’的必由之路,公共机构承担着管理与示范的双重责任,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将影响全社会的节能降耗。生态渝北目标可期,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必将迎难而上。”渝北区机关事务局负责人如是说道。

文/袁成华 周精丹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相关新闻: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华龙网 责任编辑:夏茹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