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工业节能  建筑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收购地热项目取得进展 巴菲特持续“加仓”新能源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4-06-17 10:52
巴菲特旗下中美可再生能源公司日前在拓展地热项目投资方面取得进展。该公司日前宣布,已经获得全部必要的监管许可,将完成对TransAlta与卡能(CalEnergy)合作项目中全部权益的收购。卡能是中美可再生能源公司的子公司,拥有并运营位于加州帝王郡的10个地热发电设施,去年曾与TransAlta签订一份大额地热订单合作协议。

  中美可再生能源成立于2012年1月,是巴菲特旗下专注于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分支部门,也是“股神”在能源领域投资的主要渠道。近年来该公司持续加大对新能源的投入,在风能、太阳能、地热和水力发电等领域拥有并运营多个项目。

  加大地热领域投入

  卡能是中美可再生能源公司下属的地热分支部门。去年6月,卡能与TransAlta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将在2016年至2039年期间为加州的河滨市提供地热能支持。这一装机容量达到86兆瓦的采购协议是截至目前为止北美地区最大的地热能订单之一。

  此前,中美可再生能源公司曾宣布将在未来几年投资超过10亿美元用于资本更新,以保证在未来30年里为卡能旗下的10个地热发电设施提供足够支持。这些地热发电设施的总装机容量最终有望达到327兆瓦。

  中美可再生能源公司总裁法尔曼表示,地热发电是满足加州和临近各州可再生能源需求的理想设施,未来几年将继续致力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经济的增长。

  自去年开始,巴菲特进军地热能源领域。去年5月,中美可再生能源的母公司中美能源控股以56亿美元的现金收购美国内华达州NV能源,成为巴菲特过去一年中进行的最大规模收购之一。NV能源是美国内华达州的电力和天然气公用设施提供商。这也是迄今为止中美能源进行过的最大规模收购交易。

  内华达州拥有庞大的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资源,此前NV能源就曾表示将加速淘汰火电设备,建筑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电力设备。该公司目标是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占到25%,成为美国最大的地热能源使用商。

  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性热能,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是一种新的清洁能源。自2009年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对地热能项目给予减免税收和提供现金担保等激励措施,推动地热能装机容量迅速增长。资料显示,目前美国是全球地热能开发程度最高的国家,尽管如此,其地热能使用量也仅占全国能源组成的0.5%。

  “股神”看好新能源前景

  通过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巴菲特近年来在新能源业务上的投资已达到150亿美元。“股神”在上周出席爱迪生电力协会年会时放言称,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继续加大投资新能源的力度,预计在相关项目上将追加投入150亿美元。

  此前中美能源控股主要投资的领域是太阳能和风能。2011年底,该公司斥资2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一太阳能设备公司位于加利佛尼亚州的托珀兹太阳能发电厂,该项目预计2015年完工,投产后产能将达到550兆瓦。随后不久,中美能源控股又收购了NRG能源公司旗下阿瓜卡连特太阳能发电厂49%的股份,后者将于今年完成建设,投产后装机容量高达290兆瓦。

  去年1月,中美能源控股宣布斥资25亿美元从美国光伏企业加州阳光电力手中购买装机容量为579兆瓦的安蒂洛普谷项目。该项目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设施,计划于2015年底前完成。预计上述项目全部投产后,中美能源控股的太阳能发电容量将占到全美太阳能发电总容量的14%。

  在风电领域,中美能源控股拥有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目前已占到全美风力发电总容量的6%。该公司旗下的中美能源公司是美国艾奥瓦州最大的能源企业,同时也是美国拥有风电产能最大的公用设施持有机构。资料显示,中美能源公司自2004年开始组装风力发电机,迄今对风电项目的累积投资达到61亿美元,仅在艾奥瓦州的风力发电项目投资就达到39亿美元。

  日前,中美能源控股已更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财报显示,在截至3月31日的第一季度,该公司总资产规模达到711亿美元。该公司持有或依据合同管理的发电装机容量超过3400万千瓦,其中风电、太阳能、水电、地热和其他新能源电厂占了产能的约四分之一。

  摩根士丹利机构证券部门主席霍兹切表示,资本市场已经对日益增加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做出反应。在私人及商业需求不断增长的推动下,2012年至2013年期间美国清洁能源业的私人投资规模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majing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