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工业节能  建筑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节能知识 »

【专家详解】霾是PM2.5,沙尘是PM10,这种说法对吗?
来源:绿色节能网
2015-04-02 19:25
 
QQ图片20150402191451
专家详解
春季沙尘的那些事儿
3月下旬以来,我国西北、华北部分地区出现沙尘天气过程,3月31日上午,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肃敦煌还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导致莫高窟等景点关闭。今年春天的沙尘天气是否较多?沙尘来自哪里,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会带来哪些影响?应该如何防御?
1
沙尘天气形成条件:源头、路径和强度
沙尘天气的形成需两个条件:一是地表有沙源,二是有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大风把地表的沙尘吹起来,输送到高空,就会形成沙尘天气。
  沙尘的强度跟沙源有关,跟冷空气强度也有关系,如果冷空气比较强,就可能带来比较强的沙尘天气过程。

  春季沙漠的边缘地区,由于长期干旱,而且地表少有植被覆盖,当有大风来临的时候地表的沙尘很容易被吹起且被输移,但由于沙子粒径较大,不易形成悬移(悬浮移动,是小颗粒物质保证长距离输移的必要条件),因此不能长距离输移,这也是距沙尘源区较远的地区只有降尘而少见扬沙的主要原因。如果风持续的时间很长,形成悬移的浮尘能够被输送到很远的地方,所经过的地区就会出现沙尘暴;当风速减弱到一定程度后,浮尘就会降落,该地就会出现降尘天气。如果此时降水,就会形成所谓的“泥雨”。


2
影响我国的沙尘天气的源头和路径
沙漠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源区:蒙古国的沙漠和戈壁地区,我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腾格里沙漠、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以及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裸露的地表等等,都是容易起沙的地方。
  沙尘天气影响我国的路径跟冷空气的路径是一致的。有专家给沙尘暴的来向分为北方路径、西北路径、偏西路径等等,都是根据冷空气的来向划分的。对于沙尘源区来说,一次强冷空气影响引发沙尘暴是很正常的,比如3月31日,甘肃敦煌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就属于这种情况。
3
沙尘的强度如何界定?浮尘、扬沙、沙尘暴有何区别?
沙尘天气根据风速和能见度可以划分为五个级别:
  浮尘:当天气条件为无风或平均风速小于等于3米/秒时,尘沙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尘土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之间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尘土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土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特强沙尘暴:狂风将地面尘土吹起,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天气现象。俗称“黑风”。
4
沙尘与霾从颜色和颗粒物大小上不好区分,有人说霾是PM2.5,沙尘是PM10,这种说法对吗?
单纯从颜色和颗粒物的大小很难区分沙尘和霾。沙尘也是一种气溶胶,它的颗粒有大有小。PM2.5是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这些颗粒物的成分主要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黑碳、有机碳气溶胶以及沙尘气溶胶。PM10是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包含PM2.5的。霾里面也有沙尘气溶胶,普通公众区分二者比较好的办法还是收听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
  从来源上来看,沙尘和霾有着区别的,沙尘天气的中的沙尘主要来源于沙漠和干旱地区,相对而言是自然因素造成的,而霾中含的气溶胶除了自然排放的外,很多是来源于人为活动。

5
沙尘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有弊,还有利?
沙尘天气主要影响交通出行和人体健康。同时,沙尘还会影响精密仪器使用和生产。
沙尘暴对交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降低能见度影响行车和飞机起降。二是沙尘掩埋路基,阻碍交通。沙尘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跟霾类似。沙尘暴气溶胶中大于10微米的颗粒物,几乎都可被鼻腔和咽喉所捕获,不易进入肺泡。但就目前空气中多数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它能长驱直入眼、鼻、喉、皮肤等器官和组织,并经过呼吸道沉积于肺泡。
沙尘也并不是没有好处。沙尘的阳伞效应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沙尘中丰富的碱性阳离子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每一次沙尘天气过去,把沙尘带到海洋里,还能增加海洋里海水的营养,对海洋渔业生产有一定帮助。
  沙尘天气还制造了厚厚的黄土高原。据研究,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中亚地区形成了沙源。西风急流正好把沙漠地面大风刮到高空的粉沙级细粒顺风输送到东部地区。它们一路沉降形成了我国北方大约4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
小贴士
沙尘天气到来时,公众可以使用防面罩,戴眼镜,穿戴防尘的手套、鞋袜以保护皮肤;及时关闭门窗;勤洗手脸,同时尽量减少外出机会。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相关新闻: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绿色节能网 责任编辑:megan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