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建筑节能  工业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来源:绿色节能网
2012-05-08 16:28
来源: 中国环境报

和谁对话?


  杨冬生,汉族,1958年生,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生。历任四川农业大学外事办副主任、教授;四川省林业厅副厅长、厅长兼党组书记。2006年起任四川省宜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四川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九届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四川省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为什么对话?


  作为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江交汇地,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结合部,四川省宜宾市因地理区位独特而肩负着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历史使命。我们想知道,宜宾市是怎样担负起这一使命的?其生态建设的战略思路和具体举措是什么?宜宾市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对话人 杨冬生 四川省宜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曹小佳 通讯员 王小玲 吴昭华


  点击一
  焦点关注 
为何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关键思路 特殊的区位、建设生态屏障的特殊责任和宜宾的市情所决定


  记者:由于在长江流域区位特殊,宜宾市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在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战略中,宜宾市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使命?


  杨冬生:解决中国的生态问题,如果分区域、定重点,各个突破、全面推进,长江上游必然是最重要的区域。而宜宾市因其特殊重要的区位,又将成为解决长江流域生态问题最重要的支撑点和最具影响力、扩散力的区域之一,是极其重要的“火车头”。从区位角度来说,宜宾市肩负着加强生态建设、构建生态屏障的重要历史使命。


  宜宾市资源富集,是国家确立的水电、火电、核电综合发展的重要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特别是水能资源丰富,全市水能以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流域境内段为主,三江九河可供开发水能资源近900万千瓦。三峡总公司在金沙江下游分步建设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4个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以向家坝水电站为例,其总库容达51.63亿立方米,电站装机总容量达600万千瓦,在产生巨大的发电、防洪、灌溉、航运和环境效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给区域和流域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如何将这些影响降至最低,如何通过加强生态建设重建金沙江下游地区生态平衡体系,是宜宾市乃至全国面临的严峻课题。


  除了所处的特殊区位、建设生态屏障的特殊责任,宜宾自身的市情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宜宾市是四川省重要工业城市,传统产业居多、产业层次偏低、资源依赖性强、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等特征十分明显。作为资源富集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宜宾市在依靠资源禀赋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空气粉尘、酸雨、工业污水、生活垃圾、农业污染等,成为宜宾市面临的一个又一个难题。而当前,宜宾市正迎来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各方面有利于发展的因素正在集聚。随着宜泸渝高速公路、宜乐高速公路、成贵铁路、向家坝电站、溪洛渡电站、筠连煤田综合开发、宜宾港、宜宾新机场等重大工程项目相继开工和竣工,随着三峡总公司、中电国际、华润集团、上港集团、攀钢集团、拉法基等一批知名企业的进驻,带动宜宾市经济高速发展的“火车头”已经发动。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转变发展方式。

  点击二
  焦点关注 
生态建设的战略思路
  关键思路 以经济建设奠定的物质基础来支撑生态建设

  记者:在谋划科学发展、强化生态建设的实践中,宜宾市有何战略思路?


  杨冬生: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我们确立了建设“美好新宜宾”的战略目标和“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生态经济强市”的定位,提出了建设产业宜宾、畅通宜宾、生态宜宾、人居宜宾“四个宜宾”的具体目标。坚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以经济建设奠定的物质基础来支撑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营造的良好环境来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二者的有机统一中,加快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当好生态建设“排头兵”。


  今后5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贯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坚持“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生态经济强市”定位不动摇,以加快建设“四个宜宾”为着力重点,以工业化、城镇化“两化互动”为重要抓手,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带动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为基本路径,着力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着力区域统筹、全域发展,着力科教支撑、创新发展,着力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着力民生改善、和谐发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美好新宜宾,争取走在西部地区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前列。


  记者:围绕生态建设,宜宾市开展了哪些重点工作?


  杨冬生:启动了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从规划、工程、产业、政策配套等各个环节进行生态建设的部署和实施,深入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在生态建设方面,坚持建设和保护并重,科学规划实施。一是建立“山、江、城、田”生态基础网架,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网络状生态结构体系。二是大力实施五大生态工程,即天然林保护工程、坡耕地治理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三是加强生态恢复,加强向家坝库区宜宾属地的生态建设,加大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和地质灾害区域统合整治力度。四是加强生态保护,对长江上游珍稀鱼类、长宁竹海竹类生态、屏山老君山陆生野生动物等自然保护区实施强制性保护,加强市、县两级生态监测站建设,建立重大灾害预警体系和控制体系。


  同时,把生态环保纳入综合经济区划,推进政策配套实施。根据自然和交通条件、资源和人才配置等情况,将全市大致划为4类发展区域:一是沿岷江和长江两岸的北部沿江综合经济区。限制低水平、占地多、有污染产业发展,着重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制造业为先导,旅游、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二是南广河流域和宜珙铁路、金筠铁路沿线的南部能源材料经济区。严格控制“三废”排放量,建设生态能源基地和新材料基地。三是以国家森林公园长宁竹海、世界地质公园兴文石海为主体的东南生态旅游经济区。严禁污染产业进入,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构建以旅游、生态农业、轻工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四是金沙江下游的西部水电生态经济区。着重建设生态保护屏障,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打造森林公园。


  在环境保护方面,狠抓生产、消费两个关键环节,切实加大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沼气,营造清洁优美的城乡生活环境。进一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深入实施节能减排工作,强化政策支撑、工程支撑、管理支撑,确保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记者:对于刚刚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宜宾市将如何贯彻落实?


  杨冬生:《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环保事业大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指导宜宾市打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义十分重大。


  宜宾市将以贯彻落实《意见》为契机,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水平,特别是在环评审批上,坚持把总量控制指标作为新改扩建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继续强化总量减排,强化执法监管,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区域环境安全。


  在此基础上,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重点做好流域污染综合防治,继续实施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政策。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实现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结合宜宾市资源富集的实际,切实加强矿产、水电、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以及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保护。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开展生态系统状况评估,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以及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共享制度,有效防范物种资源丧失和流失。同时,以创建生态市为抓手,开展系列生态细胞创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


  “十二五”期间,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环境保护,让环保真正进入综合决策。切实加大环保财政投入,逐年增加环境能力建设经费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资金。切实强化地方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领导责任,将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考核结果要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

  点击三
  焦点关注 
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
  关键思路 着力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升级


  记者:在刚刚结束的中共宜宾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您对宜宾做出了转型发展、全域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全面部署。宜宾市怎样推进转型发展?


  杨冬生: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是着力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升级。一是大力实施产业提升战略。依托特色资源,布局和建设一批重大资源开发项目,培育新型建材、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向特色优势转化。二是大力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把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产业园区作为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依托交通干线和城镇发展,建成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三是大力实施产业融合战略。坚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一、二产互动结合点,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农业科技创新园建设,积极发展农民专合组织和龙头企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四是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宜宾市关闭了61对煤矿矿井,关闭生产能力达226万吨,关闭水泥行业生产能力达70.8万吨,关闭火电机组达32.1万千瓦,启动实施了城区重点污染源“出城入园”战略,用淘汰手段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五是强化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总结推广五粮液、丝丽雅、天原等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积极开展环境科技创新,走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生态文明的新道路。


  记者:怎样推进全域发展、协调发展?


  杨冬生:协调发展、全域发展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关键在于抓好区域统筹、城乡一体。


  首先,坚持沿江发展与山区开发并重。加快推进沿江地区产业集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发展,着力建设沿江“产业群”、“城镇群”和“港口群”,努力把沿江地区建设成对外开放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统筹城乡的带动区。同时大力发展腹地经济,加快山区资源综合开发区建设,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拓展发展空间。


  突出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健全完善配套设施,加快企业“退城入园”步伐,并积极支持和鼓励各区县打破行政地域界线,推进园区共建、设施共用、利益共享,实现协作发展、集约发展、共同发展。


  坚持城镇发展与农村发展一体。以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为方向,以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为指引,增强兴城带乡、强工促农能力,促进城镇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

  点击四
  焦点关注 
如何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关键思路 加强全民生态教育,倡导绿色消费


  记者: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而生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宜宾市如何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杨冬生:生态文化既是一种价值观念,引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又是一种伦理道德,既要对自己、对当代负责,又要对他人、对未来负责;也是一种行为准则,是一种生态化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一个环境优美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生态文明意识深入人心的城市。近年来,宜宾市把生态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


  加强全民生态教育,使保护环境成为一种文化自觉。群众是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受益者,也是推动者。建设生态文化,关键在于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激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引导公众树立环境是资源、环境是资本、环境是资产的价值观,树立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逐步形成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行为规范。


  倡导绿色消费,强化生态文明实践。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自觉树立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绿色消费观念。特别是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探索制定《绿色产品政府采购目录》,支持政府机关带头采购绿色产品,以绿色消费带动绿色生产。大力培育绿色产业,引导企业加强对绿色消费品的研发和生产,以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同时,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基层生态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生态细胞工程建设,使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曹小佳)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绿色节能网 责任编辑:greeadmin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