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工业节能  建筑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鄂州发电公司6.6亿投入节能减排促技术革命
来源:绿色节能网
2016-06-06 19:52

武汉6月6日电 近日来到湖北能源集团鄂州发电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随处可见的绿色植被和一处处整洁的厂房,厂区内机器轰鸣,工作人员穿梭其中,从他们微笑的脸上可以看出,在这里工作他们很满足。
 
鄂州发电公司是2000年12月由鄂州电厂改组而来,为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累计上缴各种税收10.76亿元,是鄂州市第二纳税大户。多年来,公司以“建湖北窗口电厂、创全国一流企业、争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以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为发展理念。许多设备与技术在国际上都是第一次运用,机组自动化程度高、能耗低、调峰性能好,具有二十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公司累计投资6.6亿元对公司的各种设备进行了一系列节能环保技改,取得了卓越成效,年平均减排二氧化硫37000余吨,平均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规定。
 
公司关注“三去一降一补”,实施汽轮机通流增容改造,一期机组由原来的300MW扩容为330MW,二期机组由原来的600MW扩容为650MW,新建三期工程2×1050MW超超临界机组,设计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超低排放技术,烟尘、硫化物、氮氧化物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值。建成投产的5000吨大型长江运输码头,合理利用水运成本低等因素降本增效,形成了“铁水并进”煤炭运输格局,提高了煤炭运输能力和储备能力。
 
为了推动循环经济全面深入发展,鄂州发电公司不放过每一个生产细节,在可能促产节能的环节,绝不吝啬,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的升级改造。被鄂州发电公司人称作“火电厂中的水电厂”项目,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处成果,这个尾水发电项目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600余万元。
 
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势必引发新能源的革命,世界各国纷纷提出新能源战略,中国能源产业在危机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湖北能源产业要为“中部崛起”的“新引擎”提供充足、优质的“燃料”,必须立足湖北能源资源现状,扬长避短,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发展绿色经济,改造升级现有技术和设备,提高产能效率,才能实现能源产业的战略转型。人民网武汉6月6日电 近日,记者来到湖北能源集团鄂州发电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随处可见的绿色植被和一处处整洁的厂房,厂区内机器轰鸣,工作人员穿梭其中,从他们微笑的脸上可以看出,在这里工作他们很满足。
 
鄂州发电公司是2000年12月由鄂州电厂改组而来,为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累计上缴各种税收10.76亿元,是鄂州市第二纳税大户。多年来,公司以“建湖北窗口电厂、创全国一流企业、争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以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为发展理念。许多设备与技术在国际上都是第一次运用,机组自动化程度高、能耗低、调峰性能好,具有二十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公司累计投资6.6亿元对公司的各种设备进行了一系列节能环保技改,取得了卓越成效,年平均减排二氧化硫37000余吨,平均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规定。
 
公司关注“三去一降一补”,实施汽轮机通流增容改造,一期机组由原来的300MW扩容为330MW,二期机组由原来的600MW扩容为650MW,新建三期工程2×1050MW超超临界机组,设计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超低排放技术,烟尘、硫化物、氮氧化物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值。建成投产的5000吨大型长江运输码头,合理利用水运成本低等因素降本增效,形成了“铁水并进”煤炭运输格局,提高了煤炭运输能力和储备能力。
 
为了推动循环经济全面深入发展,鄂州发电公司不放过每一个生产细节,在可能促产节能的环节,绝不吝啬,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的升级改造。被鄂州发电公司人称作“火电厂中的水电厂”项目,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处成果,这个尾水发电项目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600余万元。
 
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势必引发新能源的革命,世界各国纷纷提出新能源战略,中国能源产业在危机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湖北能源产业要为“中部崛起”的“新引擎”提供充足、优质的“燃料”,必须立足湖北能源资源现状,扬长避短,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发展绿色经济,改造升级现有技术和设备,提高产能效率,才能实现能源产业的战略转型。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绿色节能网 责任编辑:magen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