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6日,笔者走进河池·南丹工业园区,宽敞整洁的生产车间、整齐划一的仓储库房、绿树成荫的企业厂区映入眼帘……“我们对园区进行合理规划,尽量保留山地的生态原貌,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南丹县委书记韦永山如是说。
南丹县以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发展工业,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服务”的方针,按照“特色化方向、区域化布局、优势化竞争、集聚式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有色金属这一主导产业,加快构建生态产业链,让各类资源在产业链中得到最大限度综合利用,不断完善工业园区生态配置,精心打造生态环保工业园。据悉,“十二五”期间,该工业园区累计投入循环经济、生态环保等项目资金达22.8亿元,实现了年节标煤4.85万吨,年节电9040万Kwh,年减少取水量94.2万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万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50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1%以上。
南丹县把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中之重,鼓励企业创建“绿色企业”。南方公司总投资14.86亿元的锑银多金属综合回收循环经济项目,8月中旬正式投产运营。项目将减少SO2排放1075.11t/a,减少烟尘排放234.82t/a;含锑粗铅冶炼综合能耗将降至201.36kgce/t,电解精炼综合能耗将降至96.56kgce/t,冶炼工艺综合能耗降至308.5kgce/t。年可实现产值27.55亿元,年利润达1.93亿元,年上缴税金5669万元,可解决860多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加强工业园区环境监督管理,要求入园项目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对重点耗能、存在污染隐患企业的节能减排实行项目化管理,分门别类制定节能减排目标,对企业实行全天候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督导企业扎实有效做好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等工作。近年来,全县关闭产能落后企业54家,完成总投资45101.26万元的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24个,有效控制源头污染,减少重金属的外排,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河池·南丹工业园区主要是山体地形,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确保每亩地投资强度和税收效益,降低污染排放?园区已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企共建、利益共享、有序建设、滚动开发”的新路子。目前,已引导园区企业投资5亿多元,“开山填沟”“向山要地”,建设“梯田工厂”,投资3000多万元强力拆除园区规划范围内丰塘坳尾矿库周边历史遗留的12家落后小选矿厂,腾出闲置土地1000多亩留给强优企业发展壮大,使园区开发建设面积达5000多亩。在项目招商中,园区特别重视企业环境影响评价,通过提高准入标准,引入符合园区产业布局的各领域龙头企业,促进高新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为保证园区环境质量,该县在全市园区中首个成立环境保护自律协会,实现了企业由“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的转变。逐步构建园区引导、企业自律、行业监督、自我加压“内外双紧”的环保工作新格局。同时,常态化开展安全环保监督和防控,建立环保有奖监督举报制度,对重点企业重点时段重点监控,逐项督促整改落实存在问题,守住经济发展“生命线”。以南方公司作为生态环保型工业园区建设的典范,引导企业持续投资实施绿化、亮化、美化、硬化“生态工厂”建设大行动。截至目前,累计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10亿元,其中“生态工厂”建设投资达1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