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兴处在长江边,是苏中的一个县级小城,论经济发展水平,不及苏南;论生态资源禀赋,至今没有5A级旅游景区。《人民日报》竟用了7000字的长文来讲泰兴环保故事,虽然有些奇怪,但这其中的原因值得说说。
为全国环保展示经验
生态保护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关注的焦点。在青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在黑龙江调研,习近平要求保护生态,留一张“白纸”;在重庆,习近平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江苏对生态文明建设也很重视。“江苏经济总量大,人口密度高,生态压力一直较大,污染治理任务十分繁重,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是江苏发展的突出短板。尽管近年来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资源匮乏、环境脆弱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这是2016年8月,江苏省委常委会上的共识。
现实紧迫,方向明确,化解生态危机已是当务之急,但对各省市而言,仍然有顾虑有徘徊:抓环保,还要不要经济?严格执法,是否是一味关停问题企业?靠环保部门,能解决问题吗?……
泰兴濒临长江,以化工起家,也因化工污染成为百姓眼中的众矢之的。它的污染一度有多严重呢?“东西南北中,处处搞化工。”《人民日报》中的这10个字背后:化工产业让泰兴的河流变得“五彩缤纷”,空气变得“五味杂陈”;让群众举报投诉不断,泰兴环境信访量一度居江苏各县市前列;更是让原分管环保的副市长两度被省环保厅约谈,环保局长遭老百姓当面呛声……问题不可谓不严重,但泰兴的治理成效却十分显著:3年铁腕治污,化工城跻身“国家级生态市”,环境信访总量大幅下降;取缔关闭112家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经济发展并未一蹶不振;曾被百姓认为守土不尽责而骂为“坏保局”的泰兴市环保局,捧回了江苏省环保系统先进集体、泰兴市“十佳人民满意机关”等奖牌,其执法经验被环保部发文点赞,成为全国环保系统的“尖子生”。
这一前一后的变化,让泰兴具备了传经送宝的底气。而类似泰兴濒临江海、化工支撑,污染严重的城市,单说在江苏就有好几个,遑论全国,在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今天,其样本意义更加突出;同时,也因为它小,经验才可能借鉴,否则,即使是优秀区县的经验,也很可能曲高和寡,难有参考价值。所以,《人民日报》选择泰兴进行报道,在全国介绍经验,就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