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建筑节能  工业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节能 »

大城市高端服务业如何转型?上海静安在更大试验田上布局
来源:绿色节能网
2016-10-18 21:36
 正是在“服务业综改”这块“金字招牌”下,静安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通过放宽市场准入、简化行政审批、构建功能平台等多种手段,使一批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得到破解,并形成检测认证、人力资源等服务业“高地”。
 
国药物流是在静安北部成长起来的一家医药物流企业。每天,国药物流的运输车载着价值高达7.7亿元的货物在路上“跑”。国药物流有个“杀手锏”——一个名叫“赛飞”的云平台。有了“赛飞”,技术人员只要坐在上海总部的监控室内,就能实时监控千里之外运输车的温度、运送轨迹,确保了疫苗在运输中的质量安全。国药物流信息管理部经理李勇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以下简称“服务业综改”)带来的资金“红利”,“赛飞”上马至少要晚一年。
 
“服务业综改”是静安区在过去5年进行的一场服务业改革试验。2010年8月,原闸北区成功获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这是上海市唯一获批的试点城区。
 
静安区区委书记安路生告诉记者,这场改革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大胆闯、大胆试,着眼于服务业体制突破和机制完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形成新增长点,为全国服务业发展不断提供经验。在服务业综改试点区域,可以在服务业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上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享受国家服务领域技术创新优惠政策。
 
5年形成七方面20条措施
 
正是在“服务业综改”这块“金字招牌”下,静安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通过放宽市场准入、简化行政审批、构建功能平台等多种手段,使一批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得到破解,并形成检测认证、人力资源等服务业“高地”。
 
放宽准入,率先实现人力资源外资控股比例由50%提高到70%的政策,使得一批优质外资人力资源企业从无到有生长起来,并带动国内人力资源成长;简化审批,工商注册“先照后证”、行政服务中心“一口受理、综合办理”等,使得控规调整和产业项目审批步骤和时间压缩五六成;创新扶持,变单一的政府奖励的扶持方式为以项目为主体的多种资金扶持方式,过去5年,累计有204个服务业项目受益,共获得专项资金扶持金额近7亿元;成功创建“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上海数据交易中心”等多个产业功能平台,充分发挥产业平台在企业集聚、政策聚焦、创新试验等方面的功能。
 
改革试点的初心是为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作为国家服务业综改试点区域,静安区在5年的探索中形成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前置审批、构建园区平台、创新扶持政策、整合土地资源、优化基础环境、完善市场监管共七个方面20条措施,部分已形成经验被复制推广到其他地区。
 
试点提出的将检验检测认证、人力资源服务等纳入生产性服务业范畴,推进检验检测行业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等建议,均已被国务院相关文件采用。
 
开辟更广阔“试验田”
 
“撤二建一”后,静安服务业占比已高达94%、门类更齐全,这为“服务业综改”的进一步试验开辟了更广阔的“试验田”。“静安南部楼宇经济、商业商务发达,北部信息服务业强势。产业结构有差异,但关联度非常高。”静安区区长陆晓栋说。如南部有超百家律师事务所,有毕马威、罗兰贝格等国际大牌审计咨询企业; 北部的人力资源与检验检测行业非常“牛气”。“撤二建一”后,静安的专业服务业门类更齐全、生态更丰富,区域优势凸显。
 
 
上海市静安区一景。(资料图片)
 
通过规划合理引导,静安服务业产业优势还能发挥更大能量。静安区“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静安将大力发展“5+X”产业:即重点发展商贸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业、文化创意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积极培育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文商旅融合、节能环保、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具有前瞻性,是上海这类大城市中心城区服务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静安区发改委主任董珞说。在他看来,上海中心城区寸土寸金,发展服务业是必然选择,但仅有数量上增加并非可持续之道,还要寻求能级上的提升。静安区已在“十三五”规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在服务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成国际性、知识性、创新性、融合性的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绿色节能网 责任编辑:magen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