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人士认为,国有企业通常是一些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它们的积极参与意味着我国绿色工业发展开局。
此外,入围的企业还有各地节能中心。例如上海市能效中心、山西省节能中心、黑龙江省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等。
根据工信部的计划,待相关企业通过公示,正式获得绿色发展评价中心的身份后,将以行业、省(区、市)区域为重点,按照分批建设、有序推进的原则,培育一批评价中心,面向企业开展能源审计、评估、检测,环保技术咨询、清洁生产审核,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咨询等服务,协助开展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政策、标准和规范研究,支撑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
其中,行业性、专业化评价中心,将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服务。业内人士认为,类似中国恩菲这样的国有企业,很有可能是在这个范畴。
在国有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我国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将提速。目前,工信部正在力推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不久前指出,要围绕《中国制造2025》关于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的战略部署,加快构建绿色制造标准体系,统筹标准化资源,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的指导、规范和引领作用,促进传统行业绿色改造升级,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工信部认为,我国工业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
工信部要求,到2020年,绿色低碳能源占工业能源消费量比重达到15%,绿色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0万亿元,建立百家绿色示范园区和千家绿色示范工厂。绿色制造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随着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参与标准、政策研究的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的市场空间也将不断放大。届时,国家电网、中国海油、中国中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