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工业节能  建筑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建筑新闻 »

暖通空调系统工程设计要点
来源:绿色节能网
2016-11-24 19:58

一、集中式空调系统的确定

一般根据工程规模、使用性质、工程投资等确定:

集中冷冻水系统:适用于工程规模较大、用冷时间较集中的工程(如:办公楼、商场、宾馆、体育馆、医院等)。

多联机空调系统:适用于用冷时间不集中、需独立计费、有便于设置室外机等工程(如办公楼、度假式酒店等),工程造价稍高。

水环水泵系统:适用于各房间需独立计费、用冷时间不集中、对噪声要求不高的工程,工程造价稍低。

 


二、主机选择

应根据空调冷负荷逐时计算,并考虑系统同时使用系数确定。

台数确定:大、中型工程应选二台以上,但数量不宜过多。

容量配搭:根据最大负荷、最小负荷情况选择,可大、小容量搭配运行。

主机形式:


单机Q<500RT

 选用螺杆式

 
单机Q≥500RT

 选用离心式

 
冷媒:环保冷媒。

选择COP较高的主机。

 


三、空调水系统

包括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

冷却水系统:

水温:32℃/37 ℃

水量:L= 1.25Q/P·Δt·C

流速:v=1.5~3.0m/s

水泵扬程:H=h主机+h泵+h管道+h塔

冷却塔选型:宜按4 ℃温差选择

冷却塔位置:通风散热良好、冷却水系统最高处。

冷冻水系统:

水温:通常7℃/12 ℃

大温差:Δt=6~10 ℃

低温水:t=3~5 ℃

水量:L=Q/ρ·Δt·C

流速:v=0.5~3m/s

水泵扬程: H=h主机+h泵+h管道+h末端

管道布置:同程——系统阻力容易平衡

异程——应增加平衡措施

管道材料与连接方式:一般DN≤50用镀锌钢管、DN70~450用无缝钢管、DN ≥500用螺旋钢管,建议DN≤450均用无缝钢管,除与阀件、设备连接用管螺纹或法兰外,其它为焊接。

保温:不燃材料(玻璃棉),难燃材料(橡塑等);

高层建筑冷冻水系统:一般按最大工作压力≤1.6MPa确定。

解决超压措施:制冷机房设置地下室:大楼中部设板式热交换器,大楼下部为一次水(6 ℃ /11℃ ),上部为二次水( 7.5 ℃ /12.5 ℃),使用二次水的末端应适当加大。

制冷机房设置大楼中部:全部末端均使用一次水。设备应防震处理。

制冷机房分设于地下室、上部:末端均使用一次水。设备应防震处理。

大型空调系统冷冻站设计

主机的选择(同上)

主机与水泵的连接:高层建筑水泵宜抽出式,低层建筑水泵宜压入式,减少主机的工作压力;水泵可并联后接主机,也可泵与主机一一对应连接。

膨胀水箱的连接:尽量选用开式膨胀水箱,高层建筑可接于系统回水管顶部,低层建筑应连接在水泵吸入口处。

设置必要的放空气阀、排水阀。

消声减震措施:低噪声设备、墙体吸声。

通风:换气次数取6~8次/h。

二次泵系统

适用范围:系统大、阻力较高、各环路负荷特性或压力损失差悬殊。

阻力确定:一级泵担负机房内阻力,二次泵担负管网及末端阻力。

一级泵定频运行,二级泵变频运行。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可靠且具有较大节能潜力和经济性下,一次泵可采用变频控制。

 


四、空调风系统

末端的确定

负荷:逐时计算,指标复核。

大空间:宜全空气系统。

小空间:宜风机盘管加新风。

高大空间建筑空调:建筑空间高度大于或等于10m,且体积大于10000m3时,宜采用分层空调系统。

工作区高度约3m。

气流组织:应考虑热气流的上升。

送风方式:风柱送风、侧百叶送风、喷口送风。

空调风系统的噪声控制:

选择低噪声风机,如:低转速等。

合理选择消声器:宜选用阻力小的复合式消声器。

根据消声量设置消声器。

尽量避免管道产生噪声:风管风速控制、变径及弯头的作法。

机组进出风管、水管设软接头。

机房内衬吸声材料。

机房不宜靠近噪声要求高的房间。

噪声标准高的房间(如:会议室、办公室等)不宜采用吊柜空调方式。

空调节能

逐时计算。

合理确定空调风系统。

合理采用新风量,有条件时,尽量采用全新风运行。

排风热回收。

尽量不采用土建风道作为空调风道。

风系统的作用半径不宜过大,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Ws应满足要求。

空调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ER应满足要求。

空调风管、水管的保温层厚度最小热阻应满足要求。

制冷设备的COP、EER应满足要求。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绿色节能网 责任编辑:bianji1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