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工业节能  建筑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太阳能光伏新闻 »

光伏标杆上网电价2017年下调 每年减少新增补贴45亿元
来源:绿色节能网
2016-12-28 18:51

 

Cgqg2VhjAgiAG3nNAABnVIu9_Ps218

备受关注的光伏电价调整终于落定。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出通知,提出将分资源区降低光伏电站、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而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标准和海上风电标杆电价不作调整。

通知显示,2017年1月1日之后,一类至三类资源区新建光伏电站的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65元、0.75元、0.85元。这相较于9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的大幅调整有所缓和。

光伏补贴退坡一直是从业企业心头悬着的“石头”,此次最终相对缓和落地亦是多方博弈的结果。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下调幅度争议颇多,而后更有自媒体发文质疑光伏行业“不靠补贴不能生存”,随后引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反驳;此外,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也对意见稿中的调整方案紧急征求会员企业意见并汇总上报。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专业副会长曾少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次调整价格是多方努力的结果。建议之后的价格调整也要进行平缓理性的调整,企业应在大的政策方向下调整战略,及时进行行业的联合和合作,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适当降低光伏标杆上网电价

国家发改委近日宣布调整光伏电站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2017年1月1日之后,一类至三类资源区新建光伏电站的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65元、0.75元、0.85元,比2016年电价每千瓦时下调0.15元、0.13元、0.13元。

国家发改委同时明确,今后光伏标杆电价根据成本变化情况每年调整一次。2018年1月1日之后,一类至四类资源区新核准建设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40元、0.45元、0.49元、0.57元,比2016~2017年电价每千瓦时降低7分、5分、5分、3分。

此外,通知显示,适当下调光伏电站和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有利于减轻新能源补贴资金增长压力。根据目前光伏、风电发展速度测算,2017年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下调后,每年将减少新增光伏电站补贴需求约45亿元;2018年陆上风电价格也降低后,每年将减少新增陆上风电补贴需求约15亿元,合计每年减少新增补贴资金需求约60亿元。

记者注意到,从9月征求意见稿发布到最终电价调整落定,光伏补贴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而业内人士和相关企业对于9月份意见稿中的下调幅度争议颇多。

上述意见稿发布不久,就有自媒体发文称,中国光伏行业是“一个不靠补贴就赚不了钱的行业,一个以低碳为标志却实则高能耗、高成本的行业,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骗局”。10月11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严正声明》逐一反驳。对于“不靠补贴不能生存”等核心观点均被详实的数据驳斥。

10月9日,对于意见稿中对补贴价格的大幅退坡,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也发布了《关于“光伏标杆上网电价调整”意见征集的紧急通知》称,上述电价调整方案将对我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影响重大,新能源商会非常重视,经研究,决定紧急征求会员企业意见,并汇总后上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认为,根据光伏产业发展情况,逐步下调光伏发电补贴,是驱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实现光伏平价上网的有效途径。

能够保障光伏发电项目收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对比9月底发布的意见稿下降幅度,光伏上网电价三类地区分别从0.98元、0.88元和0.80元下调至0.75元、0.65元和0.55元,目前的价格调整幅度还是有所缓和。

曾少军表示,这也是多方努力的一个结果,价格调整部门也是听取了多方的建议,行业协会和企业也做了很多工作。

“此次调整价格给行业还是造成较大冲击,一些企业不得不在经营和管理作出重大调整。”曾少军告诉记者,“建议之后的价格调整也要进行平缓理性的调整,否则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整合。”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方面则认为,本次大型地面电站调整幅度比前两年大,但基本体现了当前技术发展水平,调整后的电价能够保障光伏发电项目收益;分布式光伏电价保持不变,有望推动其迎来大规模发展的黄金期。

金风科技 副总裁、董秘马金儒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此次价格调整方案酝酿的时间比较长,也多次征求了各家企业的意见,因而行业的反应也是比较平静的。此外,马金儒也称,今后风电行业中运营商和制造商将通过技术进步推动风电度电成本下降,这有利于抵消上网电价下调对项目经济性的影响。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相关新闻: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绿色节能网 责任编辑:bianji1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