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建筑节能  工业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节能汽车 »

后补贴时代拟正向开发 新能源汽车凸显智能化
来源:绿色节能网
2016-12-28 18:56


 

后补贴时代拟正向开发新能源汽车凸显智能化

就在前几日,国务院下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再度强调要进一步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应用。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当年产销量达到200万辆以上,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

在如此庞大的可期市场规模之下,遭遇了骗补等一系列事件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开始由“量的考量”转移到“质的提升”上来。整体技术质量的进步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打造是“十三五”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600617)汽车产销分别达17.7万辆和17.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达125%和126.9%。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4万辆和12.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60.8%和161.6%。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清泰看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核心技术和品牌,但品牌更加重要。留给国内品牌竞争力的时间不多,未来五年是关键阶段。“一旦跨国车企突然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会异常残酷。”只有在成本和性能等方面具有和燃油车同等的竞争实力,才可能被更多的消费者接受和选择。

如何在未来汽车产业格局中占据主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认为,纯电驱动汽车率先产业化,有望带动各种类型电动汽车全面发展。我国率先发展纯电驱动汽车,带动电池产业发展,再以纯电动力系统为基础平台,发展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就比较顺利;这就避免了与国外厂家在传统汽车发动机等我国弱势方面的直接竞争。

欧阳明高进而指出,“十三五”期间,纯电驱动技术升级表现在“三化”: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在发展初期,研发重点主要在动力系统,下一步将从整车角度强调轻量化和智能化。今后5年目标是进一步让家用主流A级纯电动轿车能够与燃油车在性价比上竞争。要满足这个要求,电池必须降低重量、体积和成本。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一份内部报告指出,“从整车角度来看,已投放的大多新能源车型是在传统汽车基础上再开发,没能根据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应用要求从车辆平台进行完整的优化开发,车辆控制和能效管理等核心技术缺失。”

在业界资深人士苗振国看来,目前行业普遍利用燃油车改装成电动汽车、用电动机代替内燃机的逆向研发方式,既破坏了传统燃油汽车作为“机械产品”的完美,又没有发挥电动汽车作为“电气产品”应有的轻量化、智能化的优势。“出现这种现象也不奇怪,这是因为传统车企在向电动汽车过渡时,希望利用已有的产能和设备,这样可以尽快收回投资,延缓资产折旧。”苗振国分析。

所幸包括北汽集团在内的传统车企已经开始意识到转型的必要。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指出,相较目前绝大多数国内企业采取的改装路线而言,正向开发的路线更具前途。“以特斯拉为首的互联网企业,以新能源动力为突破口,通过以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网络化集于一身的迭代产品和全新的商业模式,汽车生态改变了全球汽车产业的传统思维方式,这才是未来真正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事实上,作为世界范围内的新兴产业,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大都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在核心技术研发、新商业推广模式及充电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投入力量不足、路径单一、政策导向不明确等问题。

从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还要扩大到“六化”,“第一,电动化要跟能源清洁化结合,电的来源要朝可再生能源方向发展,实现电池技术进一步提升和双向流动的充电技术;第二,轻量化要和制造生态化结合,要和工业4.0、智能制造紧密相关,将来要实现网上个性化定制、部件3D打印;第三,智能化要跟网联化结合,通过类似手机安卓系统的开放平台,让中小公司可以提供智能化应用。”欧阳明高说道。

此外,充电桩等设施投入仍需先行。充电设施发展滞后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最重要的瓶颈之一,尤其制约电动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产业化初期一定要靠政策扶持,充电桩的建设也如此。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的导向性政策,对这一产业进行战略性的规划。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相关新闻: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绿色节能网 责任编辑:bianji1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