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轻大气污染,留民营村下大力气治理散煤、秸秆焚烧,村里从起初一家一户的沼气池,到如今七村联供的沼气工程,家家户户用上了清洁干净的沼气。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沼气池就在村民的房子底下,生活污水排放到池子里边后,通过村里的地下污水管道,集中到村里的沼气服务站,村民们冬天取暖、洗澡都靠沼气。
留民营村还建设了高温沼气发酵池和中温沼气发酵池,每年可产沼气30万立方米。
长子营镇留民营村沼气站站长李春海介绍说,沼气站就是把养殖业的粪便拉过来以后,经过沼气发酵,把源头的粪便污染问题解决了,同时粪便有机物产生沼气供应村民做饭,冬季供应取暖,现在的产气规模可供应7村1700户,核算人口将近6000人。
留民营村还对餐厅加强了管理。留民营村老年餐厅负责人张东才说,村里的餐厅严格按照环保要求配了抽油烟机,油烟不会往外排。
据环保专业人士介绍,城乡近郊的分散型生活污染源单个排放不突出,总量却积少成多。生活污染源不同于工厂高空排放的烟囱,它低排居多,位于呼吸带,对健康的危害不容轻视。因此,治理是一场攻坚战。
记者从北京市政府了解到,今年年底前,北京南部的大兴、丰台、房山、通州4区,将再次打响治理分散型生活源污染的攻坚战,因地制宜把污染源转化为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