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治理的骨干力量
博天环境董事长、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表示:“2005年到2015年的十年间,我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环境污染正在逐步得到控制,环保产业和环保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中国环境治理的先锋与支柱。”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从2005年至2015年的十年间,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从792 座快速增长到3900座左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厂)由471座增加到890座;煤电大气污染控制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
环保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环保产业总产值约为2000亿元,2011年约为2.3万亿元,到2015年时,这一数字已达到4.5万亿元。“环保产业由成长期进入成熟期,涌现了一大批技术领先、综合服务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保公司,建成了一批聚集度高、优势特征明显的环保产业基地。环保行业已有上市公司近百家,其中十余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百亿。这些企业已成长为中国环境治理的骨干力量。”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表示。
环保产业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也持续创新。从特许经营到PPP,再到第三 方环境治理,环保产业呈现多样化的治理结构和多元化的治理模式。围绕环境治理的需求侧升级,环境服务从最初提供工程设计、施工、环保设施运营或设备集成的单一业务模式,逐步向全生命周期、区域性、综合性的环境服务演变。
未来发展呈现五大态势
赵笠钧认为,“十三五”环保产业将呈现五大发展态势。
一是产业和金融资本协作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已较为普遍。环保产业规模和产值增速高,项目周期长且收益相对稳定,吸纳了大量社会资本进入。
二是环保行业并购风起云涌。企业横向扩大业务规模,纵向延伸产业链。
三是新兴产业增长点不断涌现。环境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和人员密集型向环境技术服务型优化,环境监测、土壤修复、VOCs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等细分市场释放。
四是传统产业链不断拉长。伴随环保需求的专业化和定制化升级,采用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绩效服务等方式开展综合环境服务成为常见运作方式。
五是产业增长高地从环境设施投资建设转向工程运营维护领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全国大中型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业务重心转向二三线城市及乡镇地区。环保设施的专业化运营和维护逐渐开放和扩大化,污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运维产出占环保产业产值的比重不断提升,环境监测服务也成为重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