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宁说,环境保护涉及千家万户,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受害者,又是享有者;既是污染者,也是保护者。期盼每一个人不要成为环境问题的旁观者、指责者,而要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者、贡献者。
记者注意到,在谈到环保法实施成效时,陈吉宁多次提到“责任”二字。
“落实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是落实环保法的重中之重。”陈吉宁说,这两年抓了三件事,一是开展中央环保督察,通过督察推动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二是对环境问题突出的33个市县政府进行公开约谈,起到警示作用;三是对工作任务不落实、问题突出的5个市县实施了环评区域限批。
“落实企业的环保主体责任,从严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陈吉宁说,去年各级环保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12.4万余份,罚款66.3亿元,比2015年分别增长28%和56%。环保部挂牌督办了27起重点环境违法案件。
陈吉宁也承认,部分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保职责落实不到位,传导压力不够。其突出表现就是,一些地方政府对落实环保法任务分工不明确,而且越到基层越模糊。
在介绍清理“红顶中介”情况时,陈吉宁说,2015年底,环保部直属8家环评机构率先完成脱钩;到去年底,所有地方环保部门350家环评机构分两批全部完成脱钩。脱钩进展比较平稳,从体制上解决了“红顶中介”问题,有利于环评市场健康发展。
针对媒体指出的一些污染企业在中央环保督察组走后死灰复燃问题,陈吉宁表示,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反映了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还不牢固,绿色发展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环保的责任也落实得不够。
“中央环保督察是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项重要的制度性安排。”陈吉宁说,从已经开展督察的16个省份情况来看,效果非常明显。今年要完成对其余省份的环保督察,实现全覆盖,并对一些问题突出的地方不定期开展专项督察和“回头看”;继续推进地方环保督察工作,建立完善督察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督察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