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环保局的值班人员,您说的情况我们已清楚,我们马上到现场。”值班人员接完电话后,立即联系了一家监测单位一起赶赴现场。现场就对这家企业的厂界无组织恶臭废气进行了监测。经过监测,这家企业的无组织恶臭废气排放超过国家标准,锡山区环保局对其进行了处罚,并启动了按日计罚程序。
增加频次解决信访难题
这么快的监测速度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对恶臭废气的监测,只有少数的几家监测公司才具备监测资质。
这家企业成立于2003年,位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主要从事覆铜板的生产。生产废气主要来自于玻璃纤维涂胶烘干工段,其废气经焚烧炉处理后经碱液喷淋通过排气筒排放,符合环评审批要求。
据统计,2013年至今,全区反映这家企业异味的信访共计19次。为解决群众信访难题,近5年来区环保局共计检查这家企业96厂(次),出动执法人员共288人(次)。
针对这家企业的异味问题,环保部门多次要求企业整改,企业也进行了整改,但效果不明显。
这家企业的投诉是典型的由规划问题引起的。据锡山区环保局一中队中队长任磊介绍,在企业建办时,周围还是一片空地。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对卫生防护距离未作要求。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在这家单位卫生防护距离内存在3个敏感目标,主要是幼儿园和学校。因距离太近,增加化解矛盾的难度。
为有效解决问题,锡山区环保局对这家企业增加了废气的监测频次,从原来的半年一次增加至现在每个月至少一次,并采用了不定时和夜间突击监测的方式。多次监测到恶臭气体浓度超过国家排放标准,锡山区环保局对其进行了按日计罚。这家企业将再次投入3000万元对废气治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预计年底前改造完成。
创新执法用好法律武器
在想办法解决老百姓身边突出环境问题的同时,锡山区环保局还注重运用好环保法以及相关法律,查处疑难案件。
2017年1月22日,锡山区环保局的环境执法人员发现一家主要从事商用地毯生产的企业,丁苯乳胶原料发生泄漏流入厂区雨水管道,沿雨水管道最终流入厂区南面约300米的东廊路边弯里桥下河道中,现场采集雨水管道水样和河水水样,经监测,雨水管道水样浓度超标,COD为15200mg/l、SS为3750mg/l、TP为8.63mg/l;河水水样污染物浓度超标,COD为2890mg/l、TP为1.32mg/l,造成了河道污染。但是这家企业未及时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取应急措施,未向事故发生地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涉嫌违反水污染事故应急制度。环保部门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十八条相关规定对企业进行了处罚。
2016年12月,环境执法人员在对一家电镀企业进行复查时,遭到了门卫保安的阻拦,虽然出示执法证一再要求企业配合检查,但企业仍拒绝执法人员进行监督检查。面对这种企业,环境执法人员立即采集证据,并且由见证人签字,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对企业进行了处罚。
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中旬,锡山区环保局已检查778家企业,立案33起,拟处罚金额21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