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工业节能  建筑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环保新闻 »

环保与大数据擦新火花 “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看创新
来源:绿色节能网
2017-04-13 22:07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互联网+技术,与环境保护能擦出怎样的火花?从日前环境保护部与腾讯公司达成的一项战略合作看,一套围绕“数据”为核心的生态环境管理新思维正在形成。
 
  除了解决实际的民生服务问题,为社会经济转型提供新动能,互联网+赋能环保产业也承载着广泛的空间和想象力。即将在4月20日举办的2017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将带来更多“互联网+”升级环保产业的应用案例。
 
  大数据推动“互联网+环保”新模式
 
  据悉,中国环境部与腾讯互联网+日前联合上线了“空气质量”查询服务。“空气质量”查询服务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以及微信“城市服务”平台,帮助公众第一时间获取官方发布的最权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
 
  “空气质量”查询服务自推出以来,已经覆盖了全国338个城市、1436个监测点位的实时空气质量查询。民众只要登陆微信-中的“空气质量”,就能实时查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提供的权威监测数据,包括当前城市空气质量、全国空气质量、AQI(空气质量指数)及主要污染物状况、24小时历史变化趋势与预报等多维度空气质量信息。据悉,环境保护部与腾讯公司后续还将逐步公布非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数据,并引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辅助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开展环境质量数据的深入分析,进一步开放水环境质量查询等功能。
 
  “空气质量”查询服务是环境保护部与腾讯公司战略合作的一部分,后续双方将持续探索创新模式。根据环境保护部与腾讯公司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致力于打造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创新模式,运用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在内的前沿技术,创新政府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实现以“数据”为核心的生态环境管理,致力于提升生态环境公共服务。
 
  “互联网+”推动环保产业融合升级
 
  此前,环境保护部印发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中已经明确提出,未来五年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要实现的目标是: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便民化。环保部与腾讯“互联网+”合作的达成正符合该方案的理念。
 
  透过环保部与腾讯“互联网+”达成战略合作,“互联网+”与环保产业已经实现初步融合,也推动了中国环保产业的成功转型升级。“互联网+”还将推动环保产业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打造智慧型环保的新模式。显然,“互联网+”已成为支持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和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力量。
 
  环保部与腾讯表示还将大力推进四个方面的环保信息化建设:结合腾讯技术能力,依托腾讯微信、手机QQ 、新闻客户端,推进环境监管信息化建设;利用腾讯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方面的技术优势,帮助环境保护部建设相关云平台,提升部署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推动大数据的深度分析及挖掘,加强环境舆情监测与收集;利用微信公众号、企业号、腾讯地图等产品,搭建“部-省-市-县”立体化业务信息平台,快速推动业务协同一体化建设。
 
  “互联网+环保” 带动全民参与环境建设
 
  在模式探索的基础上,环保部和腾讯还在合作推进环境监管执法信息化建设。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便捷、高效,搭建监管执法平台,实时掌握日常环境监管中的基本要素。公众在第一时间发现污染地点后,可以借助“12369环保举报”微信号进行在线举报。而执法人员能借助移动执法平台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完成执法。同时,腾讯“互联网+”将助推环境保护部在数据公开、环境监察执法、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探索实践,提升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与人民群众对信息公开的满意度。
 
  “互联网+”环保的创新模式,加强了资源环境动态监测、转变了传统监管方式,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开拓了智慧环保。“互联网+环保”将给环境监管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同时,“互联网+”可以使环保生态圈得以重塑,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公众可及时获知环境状况和环保信息。未来,“互联网+”将赋予环保产业更巨大的想象力。
 
  4月20日,2017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将在杭州举行,此次峰会包括国家相关部委领导、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经济学家周其仁、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等重量级大佬出席峰会,将就“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进行深度对话和探讨。腾讯研究院将于峰会正式发布《2017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报告》。届时,峰会也将带来更多环保产业相关应用的案例分享。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绿色节能网 责任编辑:bianji1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