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实施细则》,企业如果运用先进技术、产品、工艺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分布式能源、降低碳排放、减污增效及环境保护的项目,实际投入超过30万元,建成后,按项目已投入资金,结合核定的年度节能减排量,政策资助总额不超过实际投入的30%、最高300万元。
区内企业获得国家、省、市级新能源、节能减排或循环经济资助的项目,原则上按1∶1配套资助,单项不超过300万元,资助总额不超过项目总投入。
《实施细则》中明确,对于在节能减排各专门领域取得突出成效、发挥良好的行业示范作用,并获得权威认定或授予荣誉称号的项目(单位),给予专项奖励。
《实施细则》还对示范园区、示范楼宇、示范商场、示范项目、清洁生产项目等进行了规定。按评定级别将分别给予国家级50万元、省级30万元、市级20万元奖励。清洁生产审核:辖区企业自愿实施清洁生产项目,且经主管部门审核验收通过,一次性奖励10万元。受政策补贴大幅退坡等因素影响,2017年开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不尽如人意,1~3月销量呈现负增长,并被美国重新夺走全球第一大新能源市场的头衔,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翘楚比亚迪,也失去全球新能源车企销量冠军的宝座。不过,业内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只是短暂经历风雨,调整之后将逐渐恢复。
5月2日,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7年第4批)》,共包括96户企业的453个车型,其中纯电动产品共93户企业407个型号、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共17户企业44个型号、燃料电池产品共2户企业2个型号。进入2017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累计发布4批推荐车型目录,共包括136户企业的1473个车型。从推荐车型目录来看,北汽新能源、华泰新能源、长安新能源、吉利、众泰、海马、力帆、野马等品牌车型皆已入选。而在第三批的目录当中,共有38款乘用车进入目录,包括一汽、东风、北汽、吉利、江淮、广汽以及比亚迪。两批加起来,基本涵盖国内大部分传统汽车制造商。
从传统车企到互联网公司,两路造车势力已经汇聚于新能源汽车,投资过热无法避免,且只要风向一天不改,这种热就会持续一天。价格战一直是汽车厂家最不愿提及的一个字眼,但在市场上却又是不得不采用的一种手段。随着竞争加剧,价格战难以避免会从传统汽车烧到新能源汽车,共享租赁、共享汽车等全新出行方式的出现,为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提供可能。新能源车要从传统汽车手中抢夺市场份额,价格战也是难以避免,但这对消费者而言还是一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