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出行 解放双手
汽车智能技术“遍地开花”
在2015年,国际上出现多起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并购高科技创新公司的案例,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ADAS)开始被提出。与此同时,国内也越来越多地谈到智能汽车,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车联网作为“智能的入口”,作为信息安全的有力保障,开始被重视。汽车智能化的普及也让消费者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到了驾驶的乐趣与便捷。
所谓汽车智能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给车辆安装特殊的装置,使它能替代人对汽车进行操作。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目标,就是通过车内网、车际网、车载移动互联网这三网融合形成智能系统,进而来搭载先进的硬件装置和软件系统,从而来实现车与人、车与车、车与路、车与服务平台等智能信息交换互享以及实现最为复杂的环境感知能力,达到更安全、更舒适和更高效的行驶能力,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新一代汽车。当智能化逐渐被应用后,人们的驾驶习惯也将逐渐改变,也许有天我们真的可以解放双手,让爱车行驶在公路上,开辟个人交通出行的新篇章。
吉利:G-Netlink为你建立“安全识别圈”
看着汽车智能化的普及,作为自主品牌领军企业的吉利也坐不住了。为了长远的发展,吉利正式发布了 “iNTEC人性化智驾科技”技术品牌,涵盖了高效动力、人本安全、智能驾驶、健康生态、智能互联等五大技术模块。
其中,“智能互联车行技术G-Netlink”是“iNTEC人性化智驾科技”的核心基础技术模块,目前已经普遍搭载在吉利汽车3.0代产品上,将为吉利汽车实现智能驾驶乃至无人驾驶提供基础条件。
实际上,“人本安全技术G-Safety”的“安全识别圈”,分别从驾驶安全感、辅助驾驶系统、信息辅助及安全警示、主动避祸安全、被动碰撞安全、事故报警及救援六个层面,为驾乘者提供了一套完备的主被动安全识别体系,目前该技术系统已率先搭载在博越、帝豪GL等3.0代产品上。针对车外的行人、骑车人,吉利也建立了包含探测、警示、规避和减伤四层保护的“四维立体行人保护系统”,为汽车驾驶者、行人保驾护航。
斯巴鲁: EyeSight系统 给汽车装上“眼睛”
去年,斯巴鲁推出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EyeSight,让配备了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的车型犹如装配了一双眼睛。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是从“避免事故发生”和“减轻驾驶负荷”两个方面发挥作用的预防安全技术。
据了解,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通过两个模拟人眼的立体摄像头,对视野内多个目标的距离、移动方向、高度大小等指标进行识别来监测车辆前方的路况和车流信息。目前,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实现的功能包括:防碰撞制动系统(PCB)、全车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起步油门误操作预防系统、警报与提示功能。其中防碰撞制动系统(PCB)可以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发出警报,并可以主动参与制动,能有效地避免事故发生;全车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在拥堵路况下可正确识别前方车辆,实现自然而顺畅的跟随控制,能够显著减轻驾驶疲劳;起步油门误操作预防功能可以防止车辆起步误操作造成的事故;警报与提示功能在车辆发生摆动、偏离车道等情况时,发出警报与提示来通知驾驶员。具备以上四大功能的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能够有效减少追尾和涉及行人的事故发生。
宝马:雷达“锁定”前车+车道保持
在全新7系轿车上,宝马配备了最新的驾驶辅助系统,能够在非常广泛的范围内实现“半自动”行驶——驾驶者只需保持对车辆有限的监控,车辆就可以自主保持车距、车速和车道。
在设定好最高车速之后,宝马的自适应巡航功能能够控制车辆在选定的距离上跟随前车行驶。根据路况的不同,驾驶者可以选择四档不同的跟车距离。此外,宝马允许在非常低的车速下启动自适应巡航。
如果前车的车速超过设定的最高车速,车辆会以设定车速行驶,这时自适应巡航的工作方式又类似于传统的定速巡航。但宝马能做到更多。车道保持功能能够识别路面上的车道线,在车辆偏离车道时不但会有提醒,还会主动对方向进行微调。不仅如此,宝马7系还具备主动跟车功能,车辆通过雷达“锁定”前车,在保持一定的车距的同时,也会在一定范围内接管方向盘,跟随前车一起对行车路径进行微调,直到前车与本车偏离过多为止。考虑到国内许多路面上的车道线并不清晰,单纯依靠识别车道线来保持正确的行车路线并不可靠。相比之下,通过跟随前车行驶轨迹来保持车道,为车辆加上了“双保险”。通过雷达“锁定”与车道识别,宝马全新7系可以实现在大部分道路上的自主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