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膜通量的因素有许多,其中重要的一项是水中胶体的影响,极细小粘性悬浮物的影响,按理讲,正是要用超滤来达到去除胶体和细小悬浮物,因为砂滤和多介质的精度(10μm)达不到要求,而超滤(0.01~0.1μm)可以轻松完成,因此人们用砂滤或多介质罐做为超滤预处理,让超滤来完成终端过滤,事实上大部分超滤膜组件或系统都是这样设计的,应该说完全可以用,但也存在普遍的不理想,因为要保持膜通量就必须加大错流量,经常反洗,必要时还要用药剂浸泡。
经过仔细分析,超滤膜截留胶体是一把双刃剑,因为虽然实现了有效截流但却在膜表面形成了粘膜层,阻碍了水流通过,一般讲加大错流和反洗对去除粘泥层效果效果不明显,主要靠药剂浸泡分解。

现在有了节能微滤技术,过滤精度可以达到0.1μm,如果再加上微絮凝则可以去除0.01μm物质,这比此前用砂滤多介质(10μm)做为预处理提高了二个数量级的精度,而过滤的路径则由超滤膜不到0.1mm提高到2000mm,即提高了二万倍,更为详细的描述是:采用0.1μm的微滤做为超滤膜组件的预处理,为超滤膜承担了大部分去除细小悬浮物,粘性物质的工作量,因而,降低了超滤的负荷,使得超滤可以同比提高膜通量,延长膜组件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了整个膜系统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