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展展会]2022年第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展览会
2022年第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展览会
2022-06-21 15:59  点击:1194
日期:2022-08-30~2022-09-02
城市:苏州市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大道东688号
展馆: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主办:储能领跑者联盟(EESA)

由储能领跑者联盟主办的EESA2022第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展览会&第九届中国国际光储充大会原定于6月22日到25日举行现因疫情原因更为8月30日-9月2日,会议展览地点不变。

展会规模

展览面积
43000m²
展商
300+
赞助商
500+
演讲嘉宾
100+
参会嘉宾
3000+
观展嘉宾
50000+


展位图

展位亮点


1.新品发布会

新品发布区秉承"不断革新,推动储能产业发展"的理念,旨在为各大企业提供更多展示和发声的平台,提供数十个免费发布的时间段,让客户看到更多样更新颖的产品。





2.趣味集章活动

在本次展会上,储能领跑者联盟与TÜV北德联合发起一场以储能产品的质量安全为主题的集章打卡活动。本次活动将面向储能领域的电芯、逆变器、集成商、辅助设施等各重要环节中具有代表性的参展企业,名额有限,预报从速。通过本次活动,不仅可以带领大家参观到最前沿的储能技术,同时也希望引起行业同仁对于储能产品与系统安全的重视,给参展观众带来趣味的互动体验。活动详情如下:
1.活动时间:8月31日-9月1日
2.活动地点:苏州国际博览中心C3-G3馆
3.活动流程:所有观展人员均可在参与此次活动企业的任意展台领取到一份打卡地图,然后赴各家展台盖章,每集一枚章,即可领取该企业赠予的一份纪念奖品。集满一定章数后,还可在储能领跑者联盟或TÜV北德展台参与大转盘抽奖一次,奖品丰富,等你来赢取。
企业参与请联系:13651866301



3.同期会议


光储充大会

第九届中国国际光储充大会以“光储充发展迈向新台阶,助推能源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特邀100余位行业专家领导共同莅临大会,探讨储能新时期发展现状,真正围绕储能的降本、提质、增效话题,为新时期储能发展贡献良策。同期共设四大分论坛,以“储能发展中的技术变革之路”“储能商业模式应用与综合能源融合发展”“储能创新论坛”“新型电力系统挑战与储能安全”等为主题,邀请了电力专家、能源专家、经济学者等等大咖从不同维度为我们深度剖析储能市场。




媒体联合会议

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强大助力,储能是保障新能源稳定供应以及电网安全的必要手段。与抽水蓄能对资金的庞大需求和地点的挑剔不同,新型储能有着便捷且独特的发展魅力。2022年,我国新型储能产业进入“快车道”,“十四五”期间,已经有11个主要省份定下来总量超过3800万千瓦的储能装机目标。
在储能产业蓬勃起势的时代风口下,为助力行业发展,索比储能网联合储能领跑者联盟于8月31日,第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展览会暨第九届中国国际光储充大会期间,举办同期会议——中国新型储能应用与发展论坛。

会议时间:2022年8月31日会议地点:苏州国际博览中心2层G206
会议邀请来自中国电科院、国网、电力咨询院、业主、科研及院校等各领域专家,就以下议题进行深度分享:新型储能项目案例分享、光储项目商业模式分析、多元储能技术及应用、储能材料技术与发展、微电网与储能应用

参与请联系:13651866301




会员大会

会员体系作为储能领跑者联盟的核心架构,与EESA一起携手共进,共助力储能行业高、精、深层次的发展。第二届储能领跑者联盟会员大会旨在为各会员单位提供一场高质量的论坛交流。联盟将首次开设线下圆桌派会议,特邀三位储能大咖嘉宾出席,以专题形式深入剖析行业问题,联盟力求在学术专家和行业大咖的思维火花碰撞中力求为行业带来创新认知。基于此,联盟也将举办闭门会议,以开放的心态,聆听储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声音,为各会员单位以及储能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优质的合作平台。






碳中和S50储能领袖闭门会

2021年,随着储能利好政策的逐步落地,储能项目的不断落成,我国新型储能产业进入“快车道”,一个亿级产业即将迎来高速增长。2022年是储能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也是“十四五”双碳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在这一战略发展阶段,储能领跑者联盟携手行业同仁占据先发优势,致力于为储能行业打造全面高效的交流平台,助推行业与政府、资本的紧密联系,促进储能产业的健康发展,体现平台聚合服务能力,共同迎接储能市场进一步扩容。基于此,储能领跑者联盟将于2022年8月29日主办“碳中和S50·储能领袖闭门会”,本届论坛聚焦于储能发展的绿色未来和双碳目标下的行业发展为主题,限邀储能行业核心领导层及、业主单位代表和企业公司高层,以高效率、精角度、深层次的切入点来探讨储能行业的发展与未来。




联系方式

交谈

主办方

评论

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