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石浦油画街的哭泣
记得是2004年12月24日看到央视报道了深圳大芬油画村的故事。作为厦门的一个画者,当时就曾萌生了一个成立行业协会,推动行业发展的概念。并当即将自己的构思与前乌石浦美术文化产业协会秘书交流。对方曾让我执笔一份报告,递交相关政府机构。由于本人当时没有住在乌石浦,同时也考虑到自身的实力与影响的不足,还是知难而退。不想几个月后,协会成立了,对方也成了秘书长。并隆重推出协会成立以来的第一个美术文化发展工程----油画街的建立。于是也及时加入了组织,开起了自己的画廊。并对当时政府与协会的发展计划与未来充满信心。同时由于生性热心,集体荣誉感强,被油画街众商家推选为油画街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会长兼主任)。本以为自己的文化艺术人生找到了自身发展的定位,可以大显身手一番了。谁曾料到,生性正直,刚正偏激的我,实在难以适应当今社会那些潜规则的硬性环境,协会那一幕幕不合常规的游戏,还有政府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态度,硬是让我对油画街失望了。(http://www.hxyouhua.com)
由于协会的屡次不作为,与政府的持续观望态度,以至油画街的发展缓慢,生意极不看好。要知道,一个可以发展自己生意的人,并不一定具有可以发展一个产业的能力与眼光。事实上,在油画街的运作上,就证明了这一点。政策的导向与力度、市场的规划、推广、管理、创新,都没有得到科学的应用,其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了。难怪会出现2006年6月19日厦门6家媒体联合报道油画街关门罢市弹核协会的无奈之举。(http://www.hxyouhua.com)
如今,油画街已经含泪走过了三年慢慢风雨路,生意固然还是死气沉沉。怎么也看不到市场的春天。一条说了唱了盼了数年的二号路至今还未打通,曾经风光奠基过的SM 文化艺术中心也落花流水随风而逝了。(http://www.hxyouhua.com)
手机版|
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