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建筑节能  工业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节能汽车 »

打造新能源汽车独角兽 恒大入主FF背后的商业逻辑
来源:绿色节能网
2018-06-29 08:38
 2017年1月,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美国电子消费展(CES)上,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Faraday Future(下称FF)的首款车型FF91与宾利添越、法拉利488、特斯拉Model S以及Model X进行0-60英里加速比拼,最终FF91以2.39秒夺冠,FF也因此成为全球最受瞩目的高端电动汽车“独角兽”。
17个月后,这家被视为“特斯拉杀手”的独角兽被中国民企龙头恒大集团收归麾下。6月25日,恒大发布公告正式入主FF,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已拥有超越特斯拉的高端电动汽车,更重要的是标志着我国电动车研发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成功抢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高地。
在石油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约束下,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燃油车时代即将终结,电动车时代正式来临。一方面,不少国家已公布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美国加州、荷兰、挪威、印度、法国、英国以及德国都有过禁售燃油车的表态,其中最早是2025年,最晚是2040年。
另一方面,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我国从2009年开始陆续推出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支持电动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在政策强力支持下,我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均接近80万辆,同比增长53.8%,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2018年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22%,维持高速增长势头。
在巨大的蛋糕吸引下,各路资本蜂拥而入。数据显示,除了比亚迪、江淮汽车等传统车企外,还有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威马汽车等约20家初创车企也在摩拳擦掌。
但在这股“造车”热潮背后,要成为中国版“特斯拉”并非易事。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主要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缺少核心技术,二是巨大资本投入。
众所周知,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仍有着较大的差异,这集中体现在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方面,要在短时间内突破技术壁垒并非易事。
此外,汽车向来是重资产行业,尤其是对于众多初创车企而言,缺乏强大的资本支持,难以扩大生产满足市场需求,更别提通过规模化实现盈利。即便是作为全球电动车龙头的特斯拉,自2010年上市以来每年均为亏损。
而恒大入主FF有望扭转这一不利局面。资料显示,FF的多项性能和技术指标已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这其中,FF91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为2.39秒,最高续航里程700公里,这两项指标均优于特斯拉。此外,FF91搭载30多个智能传感器和智能升降3D镭射雷达,拥有无人自动泊车、面部识别技术、无缝进入系统等先进技术。其构建的智能互联生态系统,拥有多达10块超级大屏、光速网络入口,打通车内娱乐、内容和云服务,实现移动办公、娱乐休闲等智慧生活场景。
巨大的技术优势背后,得益于FF拥有全球顶尖的技术团队与深厚的技术储备。FF在全球拥有超1000名新能源汽车、计算机算法、互联网、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科研专家,并成功引入来自特斯拉、通用汽车的多位世界顶级人才担任高管。目前FF在中美两地提交申请专利接近1500件,获得专利超过380件,如大负载电力输出技术及T型逆变器率先获得美国专利,自主研发的充电设备效率达200千瓦/小时。随着这些顶尖技术引入到国内,无疑将极大弥补我国电动车产业核心技术不足的短板。
此外,靠背年销售超5000亿的恒大集团,意味着FF拥有更充裕的资本投入研发、完成量产,实现大规模销售,这无疑为FF在这场新能源汽车大战中脱颖而出增添更大的底气。
资本市场对于FF前景充满期待,在恒生指数接连大跌的背景下,恒大健康股价却持续走高,在消息公布后股价最高涨幅达80%,市值增加264亿。在投资者看来,FF有望成为比肩特斯拉的电动汽车龙头汽车。
作为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支柱产业,汽车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燃油车时代,我国还没有一个汽车品牌能与奥迪、宝马、奔驰这些世界顶级品牌竞争,在即将到来的电动车时代, FF有望将中国品牌带到世界汽车产业的舞台中央,真正实现我国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跨越。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相关新闻: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绿色节能网 责任编辑:bianji1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