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建筑节能  工业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与点评 »

发改委专家王树茂:节能工作没抓到点儿上
来源:绿色节能网
2012-07-23 23:37
王树茂,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在过去的15年间为在中国引入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做了大量工作。作为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服务产业的辛勤耕耘者,在业内,几乎所有节能服务公司的人都知道这位年过七旬的资深节能专家。
  可是恰恰也是他,在看到这一产业发展的同时,为这一产业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忧心忡忡。“中央对节能减排高度重视,各级政府也都在‘狠抓’节能减排,但实际的状态是,政府对节能控制力度弱,对相关法律执法能力严重不足,节能工作抓的不到位。”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王树茂言辞激烈。
  现在政府抓节能的方法不对
  《中国经营报》:上半年,国家先后出台两个文件,《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每节省相当于1吨标准煤的能源,节能服务企业将获得不低于300元的奖励。对此,市场普遍认为,在政策支持之下,节能服务公司将迎来井喷式的发展,您怎么看?
  王树茂:《意见》颁布以后,原来一直困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税收问题和节能效益分享的财务处理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发展的最大障碍依然存在,节能技术市场的混乱和企业信誉问题仍然严重阻碍着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这两个文件,其中一个是关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的。发奖金看起来不错,有钱大家一定会抢,一些地方政府节能管理部门也乐意做这样的事情。但这种奖励办法能有助于解决节能技术市场的混乱状况吗?能有助于解决节能服务公司因企业的信誉问题而面临的风险吗?能解决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难问题吗?一句话,宝贵的国家财政资金没有用到点子上。如果有限的国家财政能通过支持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创造良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发展环境就好了。人们总习惯于老办法,老思路,懒汉哲学,因为发奖金的方法最简单。
  《中国经营报》:那你认为,目前的节能减排市场具体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王树茂:我国各行各业中普遍存在着大量的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好的项目,但现在无论是政府机构和企业都没有真正的动起来,关键是现在政府有关部门抓节能的方法不对。
  从合同能源管理来说,最大的市场就是政府楼宇、医院、大学、中学、小学等,上个世纪在国际上出现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外称ESCO)的时候,一些发达国家的动作很快,例如美国联邦政府立法允许政府机构等单位通过ESCO服务节省下来的能源费用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也就是从能源预算里支出这一部分费用,视同能源费用支出。由此美国的ESCO发展很快。
  可是在我国,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环境一直存在严重问题。
  比如说搞能源审计,前几年各省市对国内“千家企业”或省市内“500家企业”等等开展能源审计,但是实际有多少企业按照能源审计报告去实施节能项目了?很少!我曾经去一个省里做能源审计的机构去看,负责人说,他们才6个人,却要在一个月内做20家企业的能源审计。结果是,企业报一些数字,审计机构按规定的格式写一写报告就上报了。企业出钱让他们写审计报告,不按企业提供的数据写报告,就不给审计费。这不是在作秀、搞“运动”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能法》)这个法很好,但现在各级政府的执法能力很弱。例如,《节能法》规定企业或能源审计单位提供假数据要罚款,现在也没听说哪一家被罚款,发现了问题向谁举报?举报了又由谁审理执法?这些都不明确,法律就只停留在纸面上了。
  对节能工作的支持要落实在技术和融资上
  《中国经营报》:你提到了节能工作的这么多问题,节能工作难抓,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王树茂:节能工作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很难,原因是挡在我们面前的有三大障碍。
  首先是认识障碍。现在尽管中央政府非常重视,但地方雨点小,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好政府部门和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认识问题。我认为,克服认识障碍的关键是实施“头头工程”。一定要对企业“一把手”进行非常严肃的节能减排教育,让他们真正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在我国,节能项目的经济效益普遍很好,不是增加企业的负担。“认识”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应层层签订节能减排协议,明确节能任务指标、落实可核查的措施清单、建立监管机制和奖惩办法,让企业有压力,能够行动起来。
  二是技术障碍,目前国内可推广的行之有效的节能技术很多,但技术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和技术服务不到位。克服技术障碍的关键是在每个省市应该扶植公正独立的第三方检测队伍,这样就可以有效评价节能技术,评估企业能效,为企业推荐优秀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为政府核查企业的节能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当节能服务公司与企业发生节能效果争执时,也可由这种机构为仲裁机构提供依据。
  第三就是融资障碍。目前,企业怕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不可靠;节能服务公司在垫资实施节能项目后,怕企业在支付合同款时找各种借口“能拖就拖,能赖就赖”。我国普遍缺乏有利于节能项目实施的良好信誉环境与氛围。此外,众所周知,中小企业融资难,节能项目融资更难,原因是节能项目一般不形成优质资产(不能成为抵押品),又不是增收项目,而是减支项目,同时节能效益不容易界定,所以节能项目的特有风险常常使金融机构和投资商望而却步。当务之急是创造良好的节能项目投融资的信誉环境。我提议发行“碳券”是解决节能减排资金来源的方式之一,但是关键还是金融创新。
  我作为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深有体会。这个项目的第二期,我们用2200万美元(约1.5亿元人民币)作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贷款担保风险储备金,委托中国投资担保公司为弱小的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银行贷款担保,5年来为41个节能服务公司提供了5.1亿元的贷款担保,促成了10.1亿元节能项目投资(143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以目前的银行贷款的评估系统来评估,如果没有这种担保,这些公司是根本不可能获得银行贷款的。我们只收取1.1%的保费,至今担保资金并没有丢失,2200万美元还在财政部的专用账户里。这说明,金融创新,利用担保机制的杠杆放大作用,能用少量的资金来撬动大量节能投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既然国际项目可以这样做,国内是否也可以用有限的用于支持节能减排的财政资金来这么做?金融创新的方式很多,我这里说的担保机制只是其中一种而已。
  《中国经营报》:今年年底,要完成“十一五”的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规划,现在看来,2010年第一季度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同比上涨3.2%,形势十分严峻,在您看来,按照目前的形势节能减排是否能达成预期目标?
  王树茂: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现在“十一五”节能目标实现起来那么困难,也跟我们抓节能没抓住要点有关系,关键是我们要认清楚挡在我们前面的认识障碍、技术障碍、融资障碍这三大障碍,并解决这三个问题,这样,完成“十一五”和2020年的节能减排目标就不会成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绿色节能网 责任编辑:greeadmin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