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夕,2012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交流会在南京召开。会上首次发布了《石油和化工行业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支撑技术目录》,确定185项支撑技术鼓励推广应用于石化行业,其中重点支撑技术60项。
会上,中国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周竹叶表示,我国化学工业的经济总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一,但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先进成套技术还不多,出口产品大多是低档的初级原料,而且是以重污染、高耗能为代价的。目前大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工艺和设备还在运行,能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比较少,产品深度开发力度很不够。“为此,这些支撑技术将对企业开展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周竹叶强调说。
石化行业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节能减排预警公报中,一级预警地区中不乏化工大省的身影,显示出一些地区石化行业节能减排拖了后腿: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突出,科技总体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压力持续加大,突发环境事件时有发生。去年全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达4.45亿吨标煤,同比增长8%,占工业能源总消费量的12.9%,位居所有工业部门的第二位;废水、废气、废固污染物排放在全国工业领域分别居第一、第四和第五位。
与此同时,由于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随后发生的欧债危机影响,国内石化行业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压力巨大,在这种形势下极易忽略或减少节能减排资金的投入,形成治理欠账,使一些节能减排指标出现不降反升的被动局面。
而实际上,开展节能减排并非仅有投入而无收益。在《支撑技术目录》中,有许多实效性很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可用于企业废水、废气、废固治理,如果企业积极引入可以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效双赢局面。
江苏新世纪江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氨法煤气脱硫脱硝的环保公司,自2002年第一套氨法脱硫装置运行至今,已经拥有31项氨法脱硫专利,建设了50多项氨法脱硫工程,脱硫塔100余套,工程覆盖电力、化工、医药、生物等行业。其中煤化工36个,并已被扬子石化、齐鲁石化、浙江巨化、宁波万华等大型石化企业脱硫脱硝工程选用。该公司脱硫脱硝技术项目被收录于《支撑技术目录》。
该公司副总裁孙丰阁告诉记者:“新世纪在氨逃逸控制、氯离子腐蚀控制、与脱硝实现协同控制等技术方面有着领先优势。目前我们公司脱硫装置经考核的各项指标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脱硫效率稳定在98%以上,脱硝效率可达20%~50%,氯逃逸低于8mg/Nm3,副产硫酸铵达到国标一等品标准,节能减排增效非常明显。”
另一家有入选技术的企业——戈尔工业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液体过滤部中国区经理王占华介绍,戈尔微滤膜自动反冲洗过滤技术可广泛运用于废水处理、氯碱一次盐水精制工序。其技术特点是无需对滤液进行预处理(预沉淀或多级分离)。戈尔膜可以在水质液悬浮物(SS)为100~50000mg/l条件下直接过滤,过滤后出水清液SS<3ppm,实现了工艺简化,与传统技术比较可节省土地面积30%~40%,运行成本降低30%以上。
显然,《支撑技术目录》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办法,但还要求企业能像对待生产经营一样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否则,拖延治理,前松后紧,堆积困难,可能会加剧生存风险。这并非危言耸听,也就在国庆节前夕,为迎办青奥会,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道政策红线:要求包括石油和化工在内的重点行业企业必须于明年3月份前安装符合环保部门要求的远程在线监测系统,否则一律关停。据企业环保人士介绍,此举或需投资数百万元。可见,平时不为之,一旦需要集中投资,或许就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