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城乡发展的重要体现;住房,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一环。为了让全省百姓都能住进安适的住房,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我省实施了“暖房子”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多项重大工程,在多年的努力工作之下,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一幅幅百姓安居的画面在全省的各地迅速铺开。
20多年的旧楼“老树开花”
10月11日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长春市二道区的万通A区里,一幢幢精致的楼房,在花与树的映衬下,显得生机勃勃。这天上午,袁凤芝坐在长春市二道区万通A区的广场里,和左邻右舍聊着天,晒着太阳。她在万通A区住了20多年,可是在小区的广场里散心,今年却是头一回。因为在今年以前,万通A区没有广场,更没有这些精美的楼房。
万通A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小区的住宅楼在承受了20多年的风雨洗礼之后,变得残旧、褪色,26.9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像是在常年演绎着一部老电影。去年,“暖房子”工程走进了万通A区,23栋住宅楼全部披上了暖暖的新衣。不单是楼宇变化了,小区的环境也实现了华丽转身,二道区暖房子办公室的负责人刘志刚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实施了路面硬化、绿化重建、管网落地、牌匾整治等8项工作,还在小区里投资建设了5000平方米的绿化广场,不久之后,小区还将拥有一个现代化的社区服务中心,2027户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切切实实的改善。
望着崭新的居住环境,袁凤芝和邻居们交口称赞:“我们这20多年的老楼,不仅老树开花,还旧貌换了新颜!”
“暖房子”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民生工程、发展工程、节能减排工程和城市景观提升工程。通过几年的工作努力,到2011年年底,全省约有300多万名百姓像袁凤芝一样,因“暖房子”工程的推进而得到实惠,纷纷住进了改造升级后的住宅。
今年,省住建厅在这几年的工作基础上,继续严把工程的质量关,对外墙基层处理、材料质量、施工过程等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和监督。同时科学地确定工程价格,对低于质量安全成本价指标的工程要重点监管,加强了规划设计工作,更好地控制立面色彩,充分体现城市文化品位和档次,注意建筑与城市主体色调和周边环境的协调性,更加注重对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
截至9月末,今年,全省583座小锅炉房完成了撤并改造,供热管网改造开工1249.37公里。同时,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均已开工建设,已经完成了2159.26万平方米,完成了671.36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开工建设45座大型集中热源(不含调峰锅炉房),调峰锅炉房全部开工建设。
草房群落变身楼群
在辽源市有一块出了名的旧棚户区,名叫河西草房,这里有700多户的棚户,其中不乏草房,又因为在一条小河的西岸,故名河西草房。10月11日下午,采访车驶下辽源市的高速出口,同行的辽源市住建局副局长谭继宝指向西侧,“不远处,就是河西草房的棚户区。”
车辆在目的地停靠,但眼前所见,却并没有传说中的草房,甚至没有一家棚户,有的只是14栋即将建设完工的崭新高楼。谭继宝说,河西的草房只是从前的故事,现在辽源市在这里进行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只剩下了高楼,再也没有了草房。而今年10月末的供热期来临之际,原来住在这里的棚户区居民,将回迁到重生的河西草房,住进温暖而舒适的楼房。
在河西草房地块东侧200多米处,一个住宅楼群也在建设当中。“这里被称为辽源市西安区医院地块,曾经有1515户棚户。”谭继宝指向背后的楼群,24栋崭新的高楼已经露出了面貌,他说,这里和河西草房地块一样,每一户住房都将作为回迁安置住房。这里将在2012年年末竣工,能回迁安置住房2000户。
谭继宝介绍,辽源市区共有17.55万户居民,其中10万户是棚户,因此,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开展,是辽源市的头等大事。3年来,在省住建厅的支持与指导之下,辽源市对315万平方米的棚户区进行了改造,工程惠及8.5万户居民,目前,已经有5.2万户居民回迁住进了新家。
辽源市棚户区的大变化,是我省近年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一个投影。今年,是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关键一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纳入省政府重点工作绩效考核目标责任制。
为了及时分配房源,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尽快让更多的保障对象和棚户区居民喜迁新居,我省先后制定出台了《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与租赁补贴分配管理暂行办法》、《保障性住房设计标准》及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投标、质量安全监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保障性住房的准入、分配、退出、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做出明确规定。实行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零容忍”,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建立旁站监理、群众监督、定期检查、阶段验收“四位一体”的质量监管体系。
同时,科学制定保障对象准入标准,明确提出了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收入标准不低于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住房困难标准不低于人均住房面积的40%,并要求各地适时调整,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严格执行“三审两公示”制度,通过公开抽签、摇号或综合打分等多种方式分配保障性住房。
在全省各地的住建部门的努力之下,截至9月底,全省已开工建设31.43万套,开工率达到103.39%,竣工14.03万套,竣工率78.17%,开竣工数量处于全国前列。
本报记者 赵实来源新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