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建筑节能  工业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环评猫腻多 环保部处分88家环评机构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3-01-29 23:31
 上海《第一财经日报》报道,1月28日,国家环保部向媒体通报称,在近期开展的全国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专项执法检查中,已对存在问题的88家环评机构分别提出了取消资质、限期整改、缩减评价范围、通报批评、内部整改等处理意见,并对49名相关责任人员予以通报批评。


环评机构负责编制建设项目的环评报告,环评报告全称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项目建设前进行的、对于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程度的预先评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由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机构编制。
 

据环保部数据中心的公开数据,截至1月29日,全国共有环评机构1170家,其中甲级机构189家、乙级机构981家。甲级机构的资质高于乙级机构,可以在资质证书规定的评价范围之内,承担各种级别的环评报告的编制工作,而乙级机构只能编制省级以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环评报告。

问题机构包括国家部委直属机构

从2011年8月起,环保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为期3年的以“资质、人员、质量”为重点的环评机构专项执法检查。2012年4月至11月,环保部在全国范围内抽查了191家甲级机构和310家重点乙级机构。跟进环保部通报,总共有88家环评机构被查出问题,占受查机构的17.56%。

北京《经济参考报》报道,在这被指存在问题的88家机构中,不乏直属于国家部门的机构。比如,直属于环保部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被发现项目承接不规范等多个问题,而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高校,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中心等多个部委下属院所,以及多家央企下属单位,都被发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并被点名批评。

此外,近日处于环评风波、直属于国家气象局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其社会区域类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范围,由甲级降为乙级。

另据《人民日报》报道,1月上旬,几个环保组织联合致环保部一封公开信,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河北省秦皇岛西部生活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评过程中,存在不负责任、弄虚作假的情况,要求撤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环评资质。
 

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3月就该项目做出的环评报告的公众参与部分有这样的内容:“通过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告、发放调查表、召开公众参与等形式,调查结果表明,100%公众支持本项目的建设和选址。”环评报告后还附上了100份公众意见调查表,人员涉及潘官营、南桃园、小营以及水洋坨4个村,这些调查表的“填写者”几乎全都表达了赞同建设焚烧厂的意见。
 

但调查表涉及的几个村有不少村民并不认同报告得出的结论。有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将调查表进行核实,发现村委会证明“查无此人”的共计15人;调查表填写时已经死亡的1人;离开村子多年、常年在外的14人;因故意伤害他人已潜逃8年的1人;同一名字重复填写两份调查表的1人;1人在镇政府工作,1人未找到,共有2人未核实。余下的65份调查表与在村里的实际村民名字相符,但这65位村民都写证词并按手印表示“此前未见过该调查表,调查表不是本人所写,且不同意在该地建设垃圾焚烧项目”。

截至发稿时(1月29日下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尚未对该项目作出回应。
 

环评机构拿企业的钱手软?

据前述《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环保部在此次专项检查中发现,部分机构未建立两级以上质量审核机制或质量审核流于形式,未落实环评工程师负责制,环评文件签字、用章、用证不够规范,部分机构对合作项目管理不严格,环境质量监测报告、材料等缺失影响环评过程追溯。甚至有机构隐瞒情况、材料造假,如泉州市天龙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作为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一环,此次环保部检查中发现的种种问题,让环评机构的公信力受到挑战。

另据中国广播网报道,在很多环评从业人员看来,环保部此次作出处理势在必行,但在惩罚背后,是整个行业的尴尬处境和鱼龙混杂的现状。例如,部分环评机构为了生意,很难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做出公正的评价。某上海环评机构工作人员表示:说得直白一点,我们和业主是统一战线的。毕竟,如果太多的项目评价通不过,以后找你做的会越来越少。

前述《人民日报》报道援引原国家环保总局(现“国家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组成员赵章元教授说,环评程序要注意实事求是,但现在很多都是企业给环评机构钱,委托他们出具环评报告,企业给的钱多了,环评机构往往什么都愿意写。如果这种现状不改变,环评报告的真实性就很难保证。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相关新闻: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greeadmin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