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工业节能  建筑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技术革新将为全球触摸屏市场带来井喷式发展
来源:绿色节能网
2013-06-13 15:44

     触摸屏技术并非一项新的技术,它同输出显示装置相整合,广泛应用于服务、娱乐、工控等多个领域,在人们的生活中早已随处可见。在近几年,它凭借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热销普及,一跃成为电子消费产品领域的热门话题,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不但生产制造如火如荼地展开,产品规格不断推陈出新,技术性能也一再突破。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快速增长,触摸屏已成为与各种移动设备进行人机交互的重要窗口,触控面板需求也在迅速上升。2009年以来,触摸屏市场平均增速高于30%,预计未来三年触摸屏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将成为触摸市场最主要的成长动力,而非苹果阵营崛起亦成为推动智能手机和平板对触摸屏市场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进而构造了更加丰富的产业群。

 

1. 全球触摸屏市场营收走势  SEMI China

随着触摸屏产业逐步壮大,终端应用对触摸屏性能也提出更高要求,技术方向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OGSOn-CellIn-Cell等技术各有千秋。谁会最终胜出,还是割据市场?是时下产业热门话题。SEMI认为智能终端市场差异化会决定触摸屏市场多样化局面,满足轻薄化、高灵敏度、多点触控且低成本的产品将会成为未来触摸屏的主流市场。在当下的产业链格局中,成本控制、良率提升、触摸技术路线、关键设备与材料的国产化替代,依然是大多数业者所津津乐道的话题。此外触摸屏与显示屏的产业链整合,也是触摸屏产业重要的方向之一。

相比较具有触摸技术传统优势的日韩企业和台厂,大陆触摸屏供应链目前已经初具规模与技术优势。国内企业逐渐完善触摸屏产业链,实现国产化替代,已经切入包括触控面板、解决方案、关键设备、关键材料、触控IC等领域。而上游材料企业,如玻璃、靶材、ITO膜等也实现了对日韩企业垄断的突破,触摸屏贴合推动了产业链一体化进程。尤其以深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智能终端所需要的玻璃、驱动IC芯片、加工设备、ITO膜等各类材料,已完全可以实现国内自主。相信后续的国际触摸屏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呈现出日韩、台厂和大陆厂商并重的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如何准确的把握触摸技术路线和标准前沿,将对每一家企业来说将是至关重要。

作为FPD China展览和中国平板显示/亚洲信息显示会议CFC/ASID的主办方,此次SEMI将于74-5日在深圳举办“SEMI中国触摸屏产业发展论坛2013”,邀请国内外触摸屏内业专家发表高质量专题演讲并举行圆桌讨论,旨在帮助华南地区触摸屏业界掌握最新产业动态、寻获商业伙伴和客户、完善未来发展规划。活动同时设有晚宴和高尔夫球赛,亦是同行间交流沟通的绝佳场所。 在SEMI全球2000余家国际会员企业中,有超过60%的会员从事平板显示/触摸屏相关的产品开发,期待您的参与与互动!

SEMI中国触摸屏产业发展论坛2013”

论坛议题:

Ø 国内外触摸屏市场趋势分析和预期

Ø 不同终端产品对触摸屏产业的影响

Ø 多种触摸屏技术的比较和展望

Ø 触摸屏和显示面板的制造整合

Ø 触摸屏用IC解决方案

Ø IN CELLITO技术应用的现在和将来

圆桌讨论:

Ø 多种触摸屏技术的比较和展望  

Ø 面板制造和触摸屏制造的整合

更多详情请查阅:大会详细议程

关于SEMI中国

SEMI China是SEMI(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在中国的常驻机构,从1988年起在中国开展业务,致力于促进中国半导体﹑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LED产业的发展, 推动全球产业界与国内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企业和政府机构在发展产业上的协调。SEMI中国提供的权威数据统计和行业分析报告涵盖了中国大陆目前半导体设备材料厂商、制造厂、封装测试厂﹑面板厂及太阳能光伏领域的第一手丰富数据和资料,帮助企业及政府机构进行产业规划。SEMI中国每年定期举办行业最高规格三大旗舰展SEMICON、SOLARCON、FPD China联展,以及业界学术权威高峰论坛中国国际半导体技术大会 (CSTIC)、中国国际光伏技术会议(CPTIC)、中国平板显示/亚洲信息显示会议(CFC/ASID), 并提供一体化的资讯平台大半导体产业网和出版行业专业刊物《半导体制造》。

SEMI媒体联系:王展  021-60278567  infosemichina@semi.org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绿色节能网 责任编辑:夏茹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