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工业节能  建筑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节能知识 » 工业节能 »

榕坚持发展与节能降耗同步扎实推进增长方式转变
来源:福州新闻网
2013-07-21 01:24
       福州市级节能专项资金规模位居全省9个设区市第一位。2011年、2012年,市财政分别安排预算资金2500万元、3000万元,专项用于鼓励、扶持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和发展循环经济,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已超过千分之一。

市经委主任陈继鹏说,市级财政的资金补助,有力带动企业加大节能技改投入,充分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有力推动了我市节能循环经济的工作开展。

六大行业实施节能

近年来,福州市持续强力推进工业节能工作。据陈继鹏介绍,我市共确定了电力、冶金、陶瓷、医化、纺织、塑胶等6个重点节能行业,根据行业特点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冶金行业大力推行高炉煤气余压能量回收利用、高炉喷煤技术和高压电机变频改造;电力行业加快电网改造、加强无功管理、推行使用低耗能非晶合金变压器,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陶瓷行业对窑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大力推进节能改造和使用清洁能源……

2012年,全市征集了福建鑫海冶金有限公司“高炉AV-50BPRT鼓风机节能技改项目”等近百个项目,通过节能审查评估与节能投资专项审计,市政府批准下达85个节能重点工程项目,并给予2590万元财政资金扶持,带动企业节能技改投资3.88亿元,年节能量达11万吨标准煤。

与此同时,我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去年还推进淘汰11家企业落后产能工作,共淘汰小造纸产能5.92万吨、水泥10万吨、炼钢18万吨,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节能行动深入开展

随着节能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全市社会各界也纷纷展开节能行动。

建筑节能方面,福州制定了《福州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初步形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政策,万科金城花园、建发北湖苑、金融街万达等成为新的星级绿色建筑,总面积约89万平方米。我市还开展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试点,目前全市示范建筑面积达413.44万平方米。

在交通节能方面,福州推广应用LNG、CNG等清洁能源,到2012年底全市更新清洁公交931辆,清洁能源出租车1246辆。公交集团还计划在两三年内,对国Ш排放标准以下的669辆公交车全部更新。随着一批技术含量高、吨位大的船舶的投用,我市航运企业运输船舶平均船龄在10年以下,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商业和民用领域,福州一方面对沃尔玛等5家大型商贸企业进行节能指标分解,使企业进一步明确了任务;一方面实施便民试点工程,建设了58个公共便民自行车站点,投放1500辆自行车,公共便民自行车已累计行驶约530万公里,共减少碳排放约1300吨。同时,福州还把节能工作与发展新型节油农机具、农村沼气、农村太阳能利用、省柴节煤灶应用等相结合,取得显著成效。

在公共机构节能方面,福州扎实开展公共机构办公楼照明、空调、电梯等重点能耗系统和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工作,近两年,共组织实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项目建设20多个,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节能生产水平持续提升

市经委介绍,近年来,福州市节能技术研发资金占财政收入比重已逐年增加。

2012年,全市共安排节能技术研发经费405万元,占年度本市财政科技经费实际支出的12.14%,占比上升1.4%。全年组织实施先进节能技术科研项目14项,“广域浓度宽压高效能沼气发电机组(站)研发”“闽港纯电动中巴的设计与开发”等4项节能项目被列为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和创新资金项目。

近年来,福州市还将节能产品列入本地名优产品目录,在市场上加以推广应用。据统计,现有已公布的十三批目录中,节能环保产品占40%以上。

“积极实施促进节能发展的各项经济政策,在持续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福州节能生产的水平也在持续提升。”陈继鹏说。

如,取消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进一步规范落后产能企业的发展;执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推动居民自觉采用节能手段;给予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积极采取先进工艺,变废为宝,促进我市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开展。

今年,市经委还对全市行业对标与节能降耗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年GDP能耗达到0.508(吨标准煤/万元),全面完成80家工业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任务与考评。

6月15日~21日,市经委牵头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陈继鹏表示,希望通过该活动,进一步弘扬节能文化,让节能理念持续深入人心。

(福州日报记者朱毓松 龚莹)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相关新闻: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keivi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