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建筑节能  工业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能源 »

风能发电:调整期的新机会
来源:绿色节能网
2012-02-12 22:21

全球风能理事会2月7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新增18吉瓦,占全球总增量的44%。快速增长的结果使得中国以62吉瓦的累计装机容量蝉联世界第一。 然而,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近期发布2011年业绩预告的风电企业中,包括华锐风电(601558,股吧)在内的17家企业表示业绩预减尚不确定。
 

  按照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要达到1亿千瓦。然而前几年行业大肆扩张将风能发展与其他配套行业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正推向了极致。

  并网难或引投资浪费

  我们明显能感觉到,“十二五”期间风电发展将进入调整期。

  在全球风能理事会所发布的这份报告中,风能发电的整体市场前景仍被看好。2011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为41吉瓦,实现了21%的增长。目前国内,风电最大的利好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目标。这份2011年底公布的规划预计到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亿千瓦,年发电量1900亿千瓦时,其中海上风电500万千瓦。与同时公布的太阳能发电目标(装机容量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相比,风电在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版图中占比仍是遥遥领先。

  “1亿千瓦这个目标比开发商预计的发展速度低。”国内一家风力发电企业总经理表示。

  这个目标意味着年增速在1000万千瓦左右。根据风能专业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893万千瓦,而开发商此前心理预期的年增速也基本是在这个量级。

  “从这个目标,我们明显能感觉到,"十二五"期间风电发展将进入调整期。”他说。

  尽管在2011年初, 中国已成为世界风电装机第一大国和新增装机量第一大国,但在这一年中,风电领域却是“是非”不断。2月开始,甘肃酒泉、瓜州,河北张家口连续发生了风电机组脱网事件;进入6月后,国家能源局下发多个文件,通过大型项目审批权回收等措施调控风电行业管理;进入下半年,风电设备制造商由于价格不断“跳水”而导致普遍性亏损;五大发电公司的业务数据开始显示风力发电业务利润出现环比下降……

  这一系列的动荡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副理事长施鹏飞看来,是配套电网建设与风电发展速度不一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的结果。

  “风电是最先发展的可再生能源,最早实现上网电价试点等政策利好,使这个领域在过去5年内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但是同时,我国的电网发展却没能考虑到这一部分新增的需求。”他说。

  这种不匹配从一组数据上能明显地体现出来:截止到2010年末,我国风电吊装容量为4473万千瓦,而累计建设容量在2011年上半年才达到4151万千瓦,而最终投入运营的容量截止到2011年10月达到了3913万千瓦。这意味着,已装机风电机组长时间不能正常发挥效益的已接近约1300万千瓦。

  德意志银行在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都指出,中国能否实现2015年及2020年风电发电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网传输能力的增长。同时它还指出,2011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20吉瓦,其中实现并网的只有16吉瓦。

  另一方面,中电联公开的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1年,风电上网电量从494亿千瓦时增加到了583亿千瓦时,仅增加了89亿千瓦时,未并网率高达26%。

  “现在"十二五"发展目标仍可能吸引新的投资者,但是配套电网建设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协调,能否如期实现规划中的发电目标很难讲,所以很可能出现投资浪费。”前述风电企业总经理表示,现在自己最关注的是电网规划的输电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展,以及能否容纳风电的分散式接入。

  一位业界高管曾对媒体表示,以近些年风电成本的平均值预测,2010年一年在未并网风机上的投资就高达180亿 ~320亿元人民币 。

  也有一些企业从新能源并网难题中“嗅”到了商机。国际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领先企业ABB 宣布,“十二五”期间公司计划在华投资将达5亿美元。这项集中于智能电网领域的投资将集中于分布式发电,更多的风电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一个可以接收并输送可靠电力的双向电网。

  另一个随之而来的机遇出现在特高压输电领域,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将有 5000亿瓦将用在特高压电网线路上。

  华泰联合证券行业分析师王海生表示,根据规划,风电年均增量约11 吉瓦~16吉瓦,远低于2010年18.9吉瓦,风电产业的发展重点将从装机规模到并网规模,这意味着国内市场对风电机组的需求增长动力缺乏,而涉及到风电并网改造相关的设备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海上风电新战场

  海上风电项目的投入实施,引发了风机设备生产企业之间新一轮的竞争。

  在此次规划中,首次明确了海上风电的发展目标,尽管这一目标在总体目标中占比有限,但在陆上风电增长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却成为了企业眼中的“红海”。

  2011年 12月28日,龙源电力在江苏如东海上(潮间带)150兆瓦示范风电场一期工程99.3兆瓦投产发电。如果加上2010年9月底投产的如东32兆瓦(潮间带)试验风电场,龙源电力已经在如东县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场,总计装机容量达到131.3兆瓦。

  海上风电项目的投入实施,引发了风机设备生产企业之间新一轮的竞争。

  “和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的投资更大,情况更复杂,对风机的质量要求更高。”施鹏飞表示。

  西门子正是在这个海上风电项目中跑赢了国内企业。在这之前,在陆上风电领域,由于2005年发改委出台一项规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的政策,国外风机厂商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04年的80%左右削减到了30%左右。

  “现在质量成为采购时考虑的重要要素,客户开始从长期应用上考虑成本支出,毕竟一台风机至少要用20年以上。” 西班牙的风电设备厂商歌美飒首席执行官何耐安坚定地告诉《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他认为风机设备的价格不会一直下降,而2011年频发的事故会引导消费企业看中质量,这会成为他们的发展优势。歌美飒在2000年就进入中国市场,截止到2010年,累计装机容量占中国市场总量的5%,在外资企业中排名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歌美飒在中国市场增长与其一些系列合作行为相关。2011年7月至10月,该公司宣布与大唐新能源、华电集团、龙源电力合作开发风场,这些合作为其风机销售找到了固定的渠道。

  眼下,由于外资企业不能直接参与项目投标,只能作为设备供应商,急切布局海上风电的歌美飒也正准备“复制”这种模式。

  按照“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规划,2015年中国海上风力电装机500万千瓦, 业内人士预测这可能带来一个800亿元的市场 。

  外资企业磨刀霍霍之时,国内企业也在快马加鞭。华锐风电位于江苏盐城的风电基地目前已实现了3兆瓦风机的批量生产,并计划在2012年推出5兆瓦海上机组。

  我国海上可开发风能资源约7.5亿千瓦,是陆上风能资源的3倍。眼下,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各省、区、市开展海上风电规划,推进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建设,重点开发建设江苏、山东海上风电基地,推进河北、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市海上风电建设。海上风电将成为沿海一带省市未来能源供给的主要来源。

  可再生能源再迎价格利好

  允许交易配额的新能源发电管理机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能源发展速度调控方法。

  2012年1月1日起,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由目前每千瓦时4厘上调至8厘,这也是继2009年11月之后的第二次上调。财政部同时表示,未来仍将根据可再生能源上网规模适时调整。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曾测算数据,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每年可征集100亿~110亿元资金。这一上调可使得该笔资金增加至每年220亿元左右。

  2006年我国通过的《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电网企业按照中标价格收购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超出常规火电上网标杆价格的部分,附加在销售电价中分摊。征收标准最开始为每千瓦时2厘。

  就在调价前两天,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继续制定和完善可再生能源政策设计,特别是配额制、交易制度;大规模风电的并网、管理运行,包括海上风电,太阳能的分布式利用。

  对此,施鹏飞表示,配额制可能涉及几个方面:制定电网企业年度收购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额度;规定大型发电企业投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比例;提出各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指标;建立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与交易制度。

  “设计配额制面临与电网、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和利益分配, 我预计短期内没有成熟的方案可以实行。”

  电价附加调整在企业看来是国家提高对可再生能源发展执行力度的一个信号,国家能源局在发布规划时透露,下一步将推出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会给予市场更多刺激。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认为,允许交易配额的新能源发电管理机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能源发展速度调控方法。新能源发电的配额一旦能够实现自由交易,综合竞争力强的新能源发电企业被迫接受其他企业的任务,客观上会加快提高新能源发电行业的集中度,非常有利于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带动整个行业质量效益的提升。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绿色节能网 责任编辑:greeadmin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