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建筑节能  工业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中煤协呼吁减产救市
来源:绿色节能网
2014-07-28 14:21
 力争今年压减煤炭产量10%以上

  在7月24日开幕的2014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暨东北亚煤炭交易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近期应企业要求组织召开了14户特大型煤炭企业主要领导的座谈会,在会上达成了减产救市等共识。

  王显政称,煤炭经济下行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从今年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的情况看,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短期内难以改变。据协会调研,煤炭企业的亏损面已经超过了70%,一半以上的企业出现了减发、欠发、缓发职工工资的现象。

  王显政指出,“必须严格控制总量,贯彻产能登记、加大违规生产的查处力度,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争将今年的煤炭产量压减10%以上,维护市场的供需平衡。

  共谋减产难

  国家发改委23日公布煤炭生产供应简况称,1—6月,全国煤炭生产略有下降。据此前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发布的数据,上半年全国煤炭产量累计完成18.16亿吨,同比减少3310万吨,下降1.79%。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各产煤省份在产量调控上的步调并不一致。内蒙古、陕西、云南减产明显,其中云南同比降幅高达40%,山东、山西不降反升,单月产量甚至创出历史新高。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6月,内蒙古全区煤炭产量为4.51亿吨(调度数),同比减产4642万吨,下降9.3%。陕西省煤炭产量2.11亿吨,同比减少1238万吨,下降5.5%。云南省煤炭产量2917万吨,同比减少2010万吨,下降40%。而1—6月,山东省累计产量7804万吨,同比增加414万吨,增长5.6%。山西省累计产量4.78亿吨,同比增加932.1万吨,增幅1.99%。

  据山西省经信委数据,6月份山西省煤炭产量9504万吨,同比增加800万吨,超越去年12月份的9272万吨,单月产量创历史新高。继今年5月超过内蒙古重回第一后,进一步拉开了与内蒙古的差距。

  就此,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副主任阎世春向记者表示,如果减产,必须由中央层面统一落实,否则很难到达效果。“单让区域减产,谁减谁死。”

  事实上,各特大型煤炭企业之间的生产情况也不尽相同。今年前6个月,中国神华商品煤产量1.55亿吨,同比下降2.1%,中煤能源商品煤产量却同比上升2.8%,至6048万吨。

  王显政指出,要调整完善煤炭企业的考核机制。“企业希望相关部门和政府根据煤炭市场的变化,不单纯考核企业的产量、产值和规模等指标,防止企业盲目追求产量的扩张,规模的扩大。”

  业内人士表示,要压减煤炭产量,须靠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靠市场调节,一方面靠政府引导,而政府引导的政策还包括严禁超产和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此问题上已展示出强硬态度。7月24日,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在50个煤矿安全重点县县委书记座谈会上表示,对50个重点县目前尚存的1700余处年产9万吨以下小煤矿,一定要下决心关闭。

  用电量预期增幅下调

  煤炭颓势难挽的背后,是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预期的随之下调。

  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在24日的会上表示,今年全年电力消费增速将比2013年小幅回落,“总体判断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5%-6.5%,我们推荐的数是6%左右”。这较年初7%的全年用电量下调1个百分点。

  据悉,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2.6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 增速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2季度各月增速分别为4.6%、5.3%和5.9%,呈逐月回升态势。

  中电联预计,今年全年电力供应能力充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继续提高。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9600万千瓦,其中,煤电30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6000万千瓦,气电等共600万千瓦。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3670万千瓦,截至6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装机容量12.5亿千瓦、同比增长9.4%。

  中电联还预计,2014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将达到13.4亿千瓦左右,其中煤电8.2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为4.5亿千瓦,占比接近34%。

  王志轩称,实际上用电需求已经进入换挡期,增长从10%以上的阶段进入到低于10%的阶段。而从投资上看,2013年火电的投资比重已经下降到25%。“由此可见,煤炭相对过剩和火电装机明显下降有直接的关系。而在火电投资里面,煤电的投资下降严重。”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绿色节能网 责任编辑:majing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