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是道路的主要铺面方式,全球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旧沥青混合料(简称RAP),以北京市为例,每年产生的RAP就达到约200万吨,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但现有技术对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率低,且这种材料抗开裂性能差,质量变异性大,热量传递不均匀等技术难题限制其高比例使用,如何提高废旧沥青混合料在沥青路面中的比例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社会和经济意义的技术难题。
针对道路建设中废旧沥青混合料堆积等问题,北京建筑大学季节教授带领的团队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交通条件下高比例RAP沥青路面关键技术,实现了RAP掺配比例高达45%以上的技术突破。不久前,该成果还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据了解,该团队利用图像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室内或现场试验等方法或手段,开展了科技攻关与工程应用,开发的新产品与技术,先后在京沈高速公路辅路大修工程、河北迁曹线大修工程等10余项工程中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季节教授带领团队开发的重交通条件下的高比例RAP沥青路面的关键技术自应用以来,逐步推广到河北、陕西等全国10个省市国家及省级重点工程中及海外道路工程成功应用,取得累积经济效益约1.6亿元,近三年近0.8亿元。全面推广应用高比例RAP沥青路面关键利用技术,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能有效降低北京及周边地区对天然石料资源的开采,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降低大气污染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