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我们这次评选了18个坐标,旨在给人们指引一个方向。但大家知道作为地产人很神往建设地标项目。您心中的地标是什么样的?
毛大庆:在人类学会建造技能的第一天,建筑物便被赋予了多重的内涵,它们不仅具有栖身和贮藏的作用,且成为心灵期盼的归宿,具有重要的精神意义。精神意义的形成在物质上依赖着建筑空间,但当其形成后,又成为充满意义的聚合体,出类拔萃者最后成为人们心中的地标。
北京晨报:您觉得自己建设过地标吗?
毛大庆:在我心中,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必在其中占一席之地——直到现在,四中仍在我心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位置,它绝不仅仅是中粮万科为房山区政府代建的一座公共建筑,它是一个充满万科情感色彩的作品,它是中国教育建筑史上新的传奇。
相信不少人都有所耳闻,在四中最初进行设计竞标邀请时,我原本计划邀请国际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来参与竞标,但向王石先生请示之后,他批示将邀请对象改为全球范围内的中青年华人建筑设计师,也正因如此,四中的设计师李虎夫妇最终中标。事实上,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建设的初衷是为了避免早期单一功能的郊区开发模式,现在看来则是对新近城市化的周边地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京晨报:房山四中分校这样的案例应该是个案,难以被复制吧?
毛大庆:所以我有了这样的感慨,这样的学校,我这一生或许只能建设一所。当然我也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作为北京新地标的四中房山校区,其标识特性一定不会随着历史性消退而分解或丧失,会作为一个优秀的城市空间秩序的协调者和城市特色文化的表达者,作为区域的第一视觉、第一印象、第一记忆,寄托着长阳、房山、乃至北京城市居民情感记忆以及文化归属感上的认同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