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pt; TEXT-ALIGN: lef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align=left>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物质生产资料之一,矿业是为国家原材料工业提供原料的产业。如果说,矿业是国民经济产业链的“第一链”,那么,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矿业必然也是“第一环”。
但是,目前矿业自身的循环并不完整,它所缺失的正是最后一环——尾矿的综合利用。
众所周知,流行多年的采矿“开甲弃乙”、选矿“留丙扔丁”的错误的生产方法和流程已造成严重的后果。矿业界的有识之士已为此忧患多年,在极困难的条件下,他们潜心研究,埋头实验,四处呼吁,并在全国开创了一批尾矿综合利用的示范区。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何把沉睡多年的数量惊人的尾矿进行系统开发,综合利用,真正实现“无尾、无废、无污染”的现代化生产,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也并未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pt; TEXT-ALIGN: lef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align=left> 弃之——危害环境之废物、 用之——利国利民之财富
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pt; TEXT-ALIGN: lef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align=left> 在全国各地的矿区,人们早已对尾矿熟视无睹。矿石开采出来后,经过选矿提取所要的物质,余下的有些回填坑道采场,有些做成砖块铺路或做他用,而绝大部分日积月累堆放在矿区,逐渐形成一片污浊的尾矿堆场,不仅占据大片土地,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甚至酿成安全事故,尤其是那些资源枯竭的老矿区,留下的尾矿坝如一块块疮疤,隐患重重。
尾矿长期被我们视为废物,并毫无顾忌地丢弃于山野。殊不知,尾矿是未开采的财富。尽管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历史悠久,但是人均少,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比如,全国的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只占总量1/3,综合回收率不到20%,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也只有30%,低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水平,大部分则长期丢弃在尾矿堆里。据统计,全国各地积存的上百亿吨尾矿,其中金属矿山尾矿储存超过80亿吨,每年仍以3亿吨数量增长。而全国尾矿平均利用率只有8.2%。在数量如此巨大的所谓废物中仍然含有大量有用物质。据测试,它们仍然是“矿”,甚至是富矿,已有人称其为“人工矿床”,其可利用的尾矿资源潜在价值可达人民币千亿元。
第一,主体矿物在尾矿中尚有可观的存储。如广西南丹的锡多金属矿,以采锡和铅、锌、锑等金属矿为主,因资源回收率低,没被回收的铅、锡、锌、锑和其他有用伴生矿物仍然放在尾矿当中。如果借助选矿技术的新发展,将这些金属回收,不亚于建立一个新矿山。据中冶南宁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南丹县国土资源局的调查:广西南丹锡多金属矿区有61个尾矿库,在总量2522万吨的尾矿中,含有大量的有色金属锡、锑、铅、锌、银、金、铟、镉以及非金属矿砷、硫等,品位都在国家工业品位指标之上,有些已达到大型或特大型,规模初步测算有人民币30亿元的资源量。又如河南省金矿选厂排出的尾矿,含金品位达0.8~1.
第二,伴生矿物存量大,价值高。我国金属矿产一个重大特点就是“单一矿少,综合矿多”。
天然矿石基本上都是多种矿物共生、伴生在一起的。过去,由于“单一开发,丢弃其他”的开采利用方式,大量共、伴生矿物资源未能回收,屯居在尾矿之中,所需矿种选出后,其余排出地表形成砂状堆积体,其中剩下的金属矿物组合相对富集,含矿品位有所提高,故称为人工矿床,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南丹大厂矿区原来开采以锡、铅、锌、锑、银五元素矿石为主要矿种,后来发现铟具有工业利用价值,在1994年后开始选冶提炼,如今已经成为一大产业,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已举足轻重。又如,江西德兴铜矿中,伴生金和银的回收价值仅次于铜的产值,其尾矿中含有单体金和品位高达0.6%的二氧化钛,金红石储量可达到大型规模,一旦加以利用,其效益可观。大冶铜绿山尾矿中,采用强磁选工艺选出铁精矿(年产8万吨),然后用磨—浮—重磁选工艺选出含金、银较高的金铜精矿和铁精矿,金铜矿含金21.
第三,尾矿中脉石矿物的价值不可低估。金属矿尾矿中的大量岩屑及非金属矿物,是不是废物呢?可以肯定地说:不是。非金属矿和煤的尾矿、煤矸石及其他围岩等也都是有用物质,而且是已经采掘到地面,堆积到一起的财富。如,湖南柿竹园多金属矿山尾矿仅萤石就占全国伴生萤石储量的73%,还有石榴子石、云母、长石、石英。北京科技大学用梅山铁矿细粒尾矿制作免烧砖、建筑装饰材料,先后已制成机压及浇注表面金属化及涂化饰面砖、墙体砌块及铺路砖,并用于有关工程。
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pt; TEXT-ALIGN: lef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align=left> 利用尾矿每
显然,尾矿的开发利用所带来的一本万利的经济效益,具有相当的诱惑力,国内外实践已充分证明:综合利用尾矿是治理矿区环境和社会安定的根本途径。
——在尾矿中回收原建矿时所确定主体矿物的剩存部分。利用新技术回收原来不能回收的矿物,如铁矿企业回收尾矿中剩存的铁,铜矿企业回收尾矿中剩存的铜及钨锡矿企业回收尾矿中细微级钨锡矿等,使主产业延续,相关生产环节延长。
——开发回收原单一开采对象外的有用矿物,建立起新的生产方式。如铁矿的尾矿中回收铜,在锰矿尾矿里回收钴和镍,在铜矿的尾矿里提取金、回收金红石等等,既可形成新的产业,又可为职工提供机会转岗。
对于已开采出地面的尾矿中非金属石矿物和其他非金属物质(如碳酸盐矿物、石英、长石、萤石、电气石以及煤矸石等等)更应珍视,把它们当作填充材料,实在有些可惜。这些矿物已被风化或研磨成粉末状的半成品,实际已付出了能耗成本,并为进一步加工利用提供了方便条件,可以开发加工附加值更高的接续产品,支撑新企业的组建和成长。
——伴随尾矿的开发利用和“三废”治理的需要,一批涉及多种学科和相关企业必然出现。如:治理三污工程流程、药剂、配套设施的改造和工程服务等等,而伴随复垦、还耕和绿化而发展起来的粮、林、果等业,更是吸纳大量职工高就业的广阔天地。
综上所述,我们似乎得到某种启发:如果有一天,尾矿的整体利用,能与开采、选矿、冶炼同步进行,那么矿业流程将尾矿利用补上了失缺的环节,而将矿业链接成完整的循环经济。
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pt; TEXT-ALIGN: lef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align=left> 制订科学对策,强化法制管理,走创新开发利用尾矿之路
对策之一:首先必须纠正“用过即弃”的资源消费观,真正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以往人们将地球资源分为有用与无用,有利与无利,有害与无害以及矿与非矿,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相对的概念。这些地球已有的天然岩矿物质都是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经过努力可以使无用变有用,无利变有利,有害变无害,非矿变成矿,为人类所循环利用。所以要树立科学资源发展观,摒弃那种把尾矿当作废物和负担,以及“用过即弃”的一次性资源消费观,把“放错地方的资源—尾矿”的开发利用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
对策之二:加强尾矿综合利用的科技攻关
尽管地质工作者和矿业人都知道尾矿中赋存大量有用物质,但是由于技术和资金缺乏,长期处于无奈的境地,所幸的是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我国优越社会主义制度,能迅速地调兵遣将,组织攻关队伍。
——首先要对尾矿资源进行科学调查和分析,摸清尾矿“家底”,这是任何尾矿综合开发利用不可或缺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只有通过调查摸清了本地区现有尾矿堆存的数量、年排放量、尾矿的基本类型、粒级组成、各种有用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及有害成分在尾矿中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规律以及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情况、开采技术条件尾矿的开发利用才有可靠的科学依据才能进行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减少盲目性和防止资源再浪费。可惜这条规律还没有引起重视。中冶南宁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开全国对尾矿资源综合评价先河2002年9月开始对南丹地区尾矿资源进行地质调查评价工作但在2003年10月提交5个尾矿库尾矿资源评价报告后却受到了限制和阻力调查评价工作受到影响。因此对尾矿资源调查必须先提高对尾矿规律性的认识重视和大力支持尾矿资源的科学调查和综合评价至关重要。
——针对各关键环节组织科研攻关,一些资源贫乏的发达国家,如意大利、日本等,都十分强调要“把进口的每一吨资源中的每
——支持尾矿综合利用的示范工程的建立。尾矿资源量大面广,难题多,情况复杂,需要分门别类地先试点、后推广。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矿种、矿区,针对不同规模的尾矿库,利用综合手段开展实验性攻关,从技术可行、市场需求、劳动组织、经济成本等多方面进行工程化实践。在此基础上,建立多个不同类型的示范工程,探路前进。目前我国已有几个科研、院校、企业单位正联合在南丹大厂矿区进行的“有色金属尾矿中微细金属回收技术的产业化研究试验”和非金属尾矿整体利用的开发等尾矿产业化的研究,很有现实意义。
对策之三强化法制管理
尾矿矿种分明、范围具体、规模清楚,但要求回收技术高,采选成本低,建设周期短。这些特点已经引起矿山企业主们的关注。近年来由于金属价格上扬,有的地方又出现乱采滥收的现象。为了防止无序开发,必须把尾矿的研究、开发纳入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制框架内,依法管理,实施“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明确和保护尾矿业主的权益,在现行的国家矿产资源法中,尾矿的权属地位没有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总则第三条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地表或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尾矿资源应处于同样的地位。尾矿库是采选企业修建的理所当然归企业所有,但库内弃而未用的资源应仍属于国家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规定采矿权人有保护尾矿和防止污染的责任。但对尾矿资源的开发权却没有明确规定。所以,采矿权人的企业关闭后,其尾矿库均应交国家有关部门管理。还有的业主停产后,将尾矿库当包袱甩给地方,多年不管,如今听说库中尾矿能用,马上回来找后账。为实施依法治矿,建议在矿产资源法或配套法规中明确尾矿为国家矿产资源的一部分,明确尾矿资源的勘查、开发综合利用和管理原则及具体要求和规定。建议参照国外经验,及早制定国家《资源保护和回收法》,用法律规范促进尾矿综合开发利用。
——在开发时要有明确的准入制度,尾矿资源属于非传统矿产资源,归类于人工矿床。尾矿资源开发利用应按照国土资源部2003197号文《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规定,通过“招、拍、挂”,进入矿业权市场,取得尾矿开发的探矿权、采矿权,特别当地政府不能再搞行政划拨、随意处置。要分类区别对待,正在生产的矿山尾矿处置权应归生产矿山;超过时限企业的尾矿库开发权应重新申请;年代久远,已无业主的尾矿库和乱采滥挖非法形成的尾矿库的开发权,应依法授予有条件的公司开发,以防止无序开发。同时依法实行准入制度一要求尾矿开发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和具有相当的技术能力及条件,二有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地质勘查报告和相应的储量认定文件,三要有经过国家授权部门审查的尾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四要有安监、环保部门颁发和批准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环保评价报告》等依法准入。否则难免造成混乱,重蹈覆辙。
对策之四:加强领导和政策引导
——建立尾矿综合利用的激励和制约机制。多年的教训要求我们,开发尾矿决不能再走“低水平、高污染、浪费资源”的老路,不可出现重复浪费和再次污染,尾矿开发应努力实现“全回收、零排放”。显然这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尤其在初期,业者还要冒探路风险,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因此建议,对尾矿利用的科技攻关和生产实践,政府在政策上应予以鼓励和支持,视为环保工程给予减、免税费待遇及其他政策优惠。而对那些不实行尾矿综合利用,或由于利益驱动,巧立名目变相分割尾矿资源,重复走低水平、高污染和浪费资源老路的企业,以及阻碍实行综合利用的部门和单位,应予以制止和处罚,严重者尾矿库应该收归国家所有另行处置,并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实行优先开发利用尾矿适当控制地下开采的原则。开发利用尾矿应有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明确要求。对于存有大量尾矿的矿种,如广西大厂矿区存有大批富含国家保护矿种的锡、锑的尾矿,长期搁置未用,应予优先开发尾矿,并在平衡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适度控制原生矿开采。这样不仅有利于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也有利于解决尾矿长期堆放占用土地和污染环境等问题,更有利于资源储备,把地下的矿产资源留给子孙后代。
——充分调动地区、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性自觉地把资源综合利用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治理污染结合起来努力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综合利用资源的新路子。
生产建设要改变粗放的排弃做法,新建和扩建矿山必须坚持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和投产,实行“以废养废”的原则,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努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打破企业、行业、地域界限,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各种形式的尾矿资源综合利用联合体;坚持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支持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联合开展资源回收综合循环利用的攻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