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2 | 一氧化碳 | 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 18204.23-2000 | |
| 233 | 二氧化碳 |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 18204.24-2000 | |
| 234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533-2009 |
|
|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14679-1993 | |||
| 235 | 铅 | 空气质量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5264-1994 | |
| 固定污染源废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538-2009 | |||
| 236 | 甲醛 | 空气质量 甲醛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 15516-1995 | |
|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方法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GB/T 18204.26-2000 | |||
| 237 | 氮氧化物 |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479-2009 | |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T 43-1999 | |||
| 238 | 氯气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HJ/T30-1999 | |
| 239 | 总悬浮颗粒物 | 空气质量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T 15432-1995 | |
| 240 | 二氧化硫 |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 482-2009 | |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HJ/T 57-2000 | |||
| 二氧化硫的测定 紫外荧光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241 | 氟化物 | 环境空气 氟化物的测定 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HJ 480-2009 | |
| 大气固定污染源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HJ/T 67-2001 | |||
| 废气 离子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242 | 硫化氢 | 居住区大气中硫化氢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GB/T 11742-1989 | |
| 243 | 锡 | 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锡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 65-2001 | |
| 244 | 铜 | 铜、锌、镉、铬、锰及镍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 |
| 245 | 锌 | 铜、锌、镉、铬、锰及镍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 |
| 246 | 镉 | 铜、锌、镉、铬、锰及镍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 |
|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 64.1-2001 | |||
|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 64.2-2001 | |||
| 247 | 铬 | 铜、锌、镉、铬、锰及镍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 |
| 248 | 锰 | 铜、锌、镉、铬、锰及镍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 |
| 249 | 镍 | 铜、锌、镉、铬、锰及镍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 |
|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 63.1-2001 | |||
|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 63.2-2001 | |||
| 250 | 氰化氢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 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 HJ/T 28-1999 | |
| 251 | 铬酸雾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HJ/T 29-1999 | |
| 252 | 二氧化氮 |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aman法 GB/T 15435-1995 | |
| 化学发光法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 |||
| 253 | 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 | 苯系物 气相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 |
| 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GB/T 11737-1989 | |||
| 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 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 HJ 584-2010 | |||
| 254 | 甲醇 | 甲醇 气相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T 33-1999 | |||
| 255 | 丙酮 | 丙酮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256 | 总烃 | 环境空气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 604-2011 | |
| 257 | 苯并芘 | 苯并芘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258 | 异丙醇 |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醇类化合物 GBZ/T 160.48-2007 | |
| 259 | 非甲烷总烃 | 非甲烷总烃 气相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 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T 38-1999 | |||
| 260 | 甲烷 | 甲烷 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 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T 38-1999 | |||
| 261 | 氯乙烯 | 氯乙烯 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262 | 三甲苯 | 潜艇舱室空气组分检测方法 三甲苯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JB 533.33-1991 | |
| 263 | TVOC | 《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附录C VOCS监测技术导则 | |
| 264 | 硫酸雾 | 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固定污染源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HJ 544-2009 | |||
| 265 | 氯化氢 | 废气 离子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HJ/T 27-1999 | |||
| 266 | 烟、粉尘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 | |
|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GB/T 5468-1991 | |||
| 267 | 沥青烟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 重量法 HJ/T 45-1999 | |
| 268 | 饮食业油烟 |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金属滤筒吸收和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烟的采样及分析方法 GB 18483-2001 | |
| 269 | 林格曼黑度 |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 HJ/T 398-2007 | |
| 270 | 酚类化合物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T 32-1999 | |
| 271 | 苯胺类 | 空气质量 苯胺类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502-1995 | |
| 272 | 乙醛 | 乙醛 气相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273 | 丙烯醛 | 丙烯醛 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274 | 丙烯腈 | 丙烯腈 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275 | 氯苯 | 氯苯类化合物 气相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苯类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T 39-1999 | |||
| 276 | 温度 |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数显式温度计法 GB/T 18204.13-2000 | |
| 277 | 相对湿度 | 公共场所相对湿度测定方法 通风干湿表法 GB/T 18204.14-2000 | |
| 278 | 空气流速 | 公共场所空气流速测定方法 数字式风速表法 GB/T 18204.15-2000 | |
| 279 | 臭氧 |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HJ 504-2009 | |
| 280 | 挥发性卤代烃(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溴甲烷、氯甲基苯、氯苯、氯溴乙烷、邻二氯苯、对二氯苯、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烷、六氯乙烷、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1,2,3-三氯丙烷) | 挥发性卤代烃 气相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 |
| 232 | 一氧化碳 | 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 18204.23-2000 | |
| 233 | 二氧化碳 |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 18204.24-2000 | |
| 234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533-2009 |
|
|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14679-1993 | |||
| 235 | 铅 | 空气质量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5264-1994 | |
| 固定污染源废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538-2009 | |||
| 236 | 甲醛 | 空气质量 甲醛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 15516-1995 | |
|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方法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GB/T 18204.26-2000 | |||
| 237 | 氮氧化物 |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479-2009 | |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T 43-1999 | |||
| 238 | 氯气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HJ/T30-1999 | |
| 239 | 总悬浮颗粒物 | 空气质量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T 15432-1995 | |
| 240 | 二氧化硫 |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 482-2009 | |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HJ/T 57-2000 | |||
| 二氧化硫的测定 紫外荧光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241 | 氟化物 | 环境空气 氟化物的测定 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HJ 480-2009 | |
| 大气固定污染源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HJ/T 67-2001 | |||
| 废气 离子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242 | 硫化氢 | 居住区大气中硫化氢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GB/T 11742-1989 | |
| 243 | 锡 | 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锡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 65-2001 | |
| 244 | 铜 | 铜、锌、镉、铬、锰及镍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 |
| 245 | 锌 | 铜、锌、镉、铬、锰及镍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 |
| 246 | 镉 | 铜、锌、镉、铬、锰及镍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 |
|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 64.1-2001 | |||
|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 64.2-2001 | |||
| 247 | 铬 | 铜、锌、镉、铬、锰及镍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 |
| 248 | 锰 | 铜、锌、镉、铬、锰及镍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 |
| 249 | 镍 | 铜、锌、镉、铬、锰及镍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 |
|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 63.1-2001 | |||
|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 63.2-2001 | |||
| 250 | 氰化氢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 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 HJ/T 28-1999 | |
| 251 | 铬酸雾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HJ/T 29-1999 | |
| 252 | 二氧化氮 |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aman法 GB/T 15435-1995 | |
| 化学发光法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 |||
| 253 | 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 | 苯系物 气相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 |
| 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GB/T 11737-1989 | |||
| 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 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 HJ 584-2010 | |||
| 254 | 甲醇 | 甲醇 气相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T 33-1999 | |||
| 255 | 丙酮 | 丙酮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256 | 总烃 | 环境空气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 604-2011 | |
| 257 | 苯并芘 | 苯并芘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258 | 异丙醇 |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醇类化合物 GBZ/T 160.48-2007 | |
| 259 | 非甲烷总烃 | 非甲烷总烃 气相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 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T 38-1999 | |||
| 260 | 甲烷 | 甲烷 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 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T 38-1999 | |||
| 261 | 氯乙烯 | 氯乙烯 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262 | 三甲苯 | 潜艇舱室空气组分检测方法 三甲苯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JB 533.33-1991 | |
| 263 | TVOC | 《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附录C VOCS监测技术导则 | |
| 264 | 硫酸雾 | 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固定污染源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HJ 544-2009 | |||
| 265 | 氯化氢 | 废气 离子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HJ/T 27-1999 | |||
| 266 | 烟、粉尘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 | |
|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GB/T 5468-1991 | |||
| 267 | 沥青烟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 重量法 HJ/T 45-1999 | |
| 268 | 饮食业油烟 |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金属滤筒吸收和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烟的采样及分析方法 GB 18483-2001 | |
| 269 | 林格曼黑度 |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 HJ/T 398-2007 | |
| 270 | 酚类化合物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T 32-1999 | |
| 271 | 苯胺类 | 空气质量 苯胺类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502-1995 | |
| 272 | 乙醛 | 乙醛 气相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273 | 丙烯醛 | 丙烯醛 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274 | 丙烯腈 | 丙烯腈 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275 | 氯苯 | 氯苯类化合物 气相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 |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苯类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T 39-1999 | |||
| 276 | 温度 |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数显式温度计法 GB/T 18204.13-2000 | |
| 277 | 相对湿度 | 公共场所相对湿度测定方法 通风干湿表法 GB/T 18204.14-2000 | |
| 278 | 空气流速 | 公共场所空气流速测定方法 数字式风速表法 GB/T 18204.15-2000 | |
| 279 | 臭氧 |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HJ 504-2009 | |
| 280 | 挥发性卤代烃(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溴甲烷、氯甲基苯、氯苯、氯溴乙烷、邻二氯苯、对二氯苯、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烷、六氯乙烷、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1,2,3-三氯丙烷) | 挥发性卤代烃 气相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 |
手机版|
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