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建筑节能  工业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LED新闻 »

Micro LED继TFT-LCD和OLED技术之后,全新的颠覆显示技术
来源:绿色节能网
2017-10-17 08:05
 微LED技术,即LED微缩化和矩阵化技术,指的是在一个芯片上集成的高密度微小尺寸的LED阵列。而相应的微显示器件,则是在微LED阵列的基础上,利用合理的互联和驱动技术,实现每个微LED像素的独立控制发光,从而实现微型显示屏。
 
  承继了LED的特性,微LED优点包括低功耗、高亮度、超高分辨率与色彩饱和度、反应速度快、超省电、寿命较长、效率较高等,其功率消耗量约为LCD的10%、OLED的50%。日前,投融界专访了基于微LED的新型LED与微显示芯片开发与产业化项目的负责人黎子兰。
 
  多年研发经验,专注业内前沿科技
 
  黎子兰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人才,早在北大求学时,就研发过氮化镓薄膜器件,之后留学深造,获得比利时著名大学电子学工程博士学位。
 
  据了解,黎子兰已在国际领先的研发机构工作多年,从事硅集成电路工艺、氮化镓材料与器件的研发。其所在课题组是世界上最早完整实现8英寸硅片上氮化镓基LED工艺的小组之一,在研发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1_171016184016_1
 
  他表示,国外的工作经验为现在这个基于微LED的新型LED与微显示芯片开发与产业化项目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自己这些年也接触了一些新的技术方面的思路,比如纳米技术,研发到这个结构,是技术牵引、技术发展的需要。
 
  微LED显示技术的热潮是近年来兴起的,黎子兰认同微LED技术在显示应用上的巨大潜力,认为确确实实是个很好的方向。他说道:“现有技术有很多的技术挑战,最关键的一点是可制造性比较差,我研究了别的公司的技术方案,觉得我们的方案在成本、可制造性上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我们决定做这个项目,因为前景很好,技术上面也有很多的创新。”
 
  三阶段逐步推进,提高工艺,降低成本
 
  项目主要工作是最近两年开始的,前期自有资金投入200万元,团队已在做其中关键工艺的研发。其核心创新之处在于微LED单片集成方案,即通过在硅衬底上直接制作与集成微LED,避免器件转移和二次集成等环节,大幅提高集成密度和良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实现微显示器件的轻型化和小型化。
 
  在发展战略上,项目分为三个阶段:基于微LED的新型LED;基于微LED的微显示芯片;基于微LED的平板显示。
 
  基于微LED的新型LED,和现在的LED的应用属于替代关系,它在成本、光学质量和光密度上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在中功率到高功率LED方面的应用;基于微LED的微显示芯片,它的显示面积比较小,显示密度非常高,应用的方向是在虚拟现实VR或是手表,在一些对显示面积要求不大,对显示质量非常高的场合;如果把微LED每个像素的距离能够增大,实现比较大的显示面积,就可以实现平板显示,比如手机、平板上面的应用。
 
  黎子兰介绍,这三个阶段在技术上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基于微LED技术,但因在不同的应用场合,需要结合新的技术,从新型LED到微显示芯片再到平板显示,市场会一个比一个大。
 
  抓住核心技术壁垒,形成规模化生产
 
  相对于市场上很多显示器件,微LED在寿命、能量效率以及可微缩性方面有很大的优势。黎子兰提到,之前虚拟现实VR非常火,但是后来热潮降低了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显示芯片还达不到要求,由于VR眼镜非常靠近眼睛,对显示密度、刷新频率的要求非常高,原来的技术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戴起来有眩晕感,非常的不舒服。
 
  而用微LED的话,在显示密度、刷新频率会有巨大的提升,原来的市场痛点,如有眩晕感、戴着不舒服这些问题就可以解决掉。同时,项目从技术上开始把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下来,提高可制造性。
 
  黎子兰透露,目前新型LED有原型器件,可以看到一个产品,但是还不是量产型技术。对于第一阶段,计划在明年6月份之前将量产型技术开发出来,在明年年底开始量产;第二阶段,计划在2019年中将技术开发出来,在2020年3月份左右开始量产;而第三阶段,目前没有办法计划具体的时间节点,但是其中几个关键的核心技术,会在二三年之内验证出来。
 
  公司致力于做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商,主要负责研发和关键步骤的生产,抓品质的管控和产品的销售,对于非关键的生产技术,会交给代工。商业模式方面,将与大客户直接合作,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研发生产。目前公司有五个以上技术正在申请专利技术。
 
  为了推动项目进一步发展,此次项目计划融资1500万元,用于将新型LED技术做成量产型技术,开发第二阶段微显示芯片的样机,期待能与诚信、务实、具有长远发展眼光的投资人达成战略合作!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绿色节能网 责任编辑:bianji1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