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LED  节能  太阳能  工业节能  建筑节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环保新闻 »

环保部长:坚持生态优先 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来源:绿色节能网
2017-01-10 19:01


环保部网站消息,环保部部长陈吉宁9日表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环保部9日在京召开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座谈会。陈吉宁出席会议强调,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聚焦目标任务,解决突出问题,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保护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贡献力量。

  陈吉宁说,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正确认识和把握长江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自觉实行最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必须把加强生态修复作为优先选项,努力增加环境承载力;必须增强系统思维,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

  陈吉宁说,必须增强紧迫感,强化责任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聚焦目标任务,解决突出问题,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保护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贡献力量。

  陈吉宁指出,过去一年,环保部和沿江省市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环保部全面启动各项工作,推动实施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战略,组织编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推动、指导沿江11省(市)将长江经济带内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全部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全面开展长江流域水质监测,“十三五”时期将实现所有跨界(省界、市界)水体开展联合监测;开展沿江饮用水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推动126个地级以上城市完成全部31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

  陈吉宁指出,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加强协调联动,初步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16年,长江经济带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75.2%,比2015年提高2.8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下降2.9个百分点。

  陈吉宁指出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紧迫而复杂,仍面临流域系统性保护不足,生态功能退化严重;污染物排放量大,饮用水安全保障任务艰巨;沿江化工行业环境风险隐患突出,守住环境安全底线压力大;部分地区城镇开发建设严重挤占江河湖库生态空间,发展和保护矛盾凸显等问题和挑战,需要长期持续努力。

  陈吉宁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即将出台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部署的各项目标任务,从严从实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要坚持预防为主、守住底线,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2017年底前,沿江11个省(市)要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全面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二要坚定不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优化沿江产业布局,严格控制高耗水行业发展,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三要深入推进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排查工业污染源排放情况、加大超标排放整治力度;加大饮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力度,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配合住建部门强化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与考核,2017年底前,11个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加快实施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建立系统化管理机制。

  四要强化流域生态保护,增加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统筹水域陆域,细化主体功能区生态保护要求;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依法严厉打击流域生态破坏行为;开展沿河环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努力提升流域环境承载能力。

  五要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农村环保体系。加快完成畜禽养殖治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等任务;以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为重点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带动农村污水垃圾综合治理。

  六要强化监督考核,落实各方责任。实施以控制单元为基础的水环境质量管理,改革完善流域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体系,把河长制的建立和落实情况纳入中央环保督察,推动各地落实属地责任,健全长效机制。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信息来源:绿色节能网 责任编辑:bianji1
绿色节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绿色节能网www.greenjn.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来稿邮箱:Service@greenjn.cn
相关评论
关于举办 “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高级能源管理/高级能源审计培训班的通知

点击排行